“在海安新港也能享受到高铁上的优质服务,真是让人感动。”来自湖北的水果收购商郑先生感叹。这几年来,由于生意需要,他辗转广东、广西多地,见证了大陆南端海上运输的变迁。
2015年11月25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组,对海安新港创建的“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先进标准体系试点项目”进行评估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港较好地完成了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同意试点项目通过验收。目前,该港已积极投入申请国家级别试点项目。
海安新港港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庄告诉记者,新港这次通过省里验收,只是一个开端,后面的路还很长,要坚持不懈做下去。“琼州海峡是全国最大的客滚轮渡市场,也是全国最重点的客滚轮渡水域,如果我们在这块市场把事情做好了,那就具有示范效应了。希望借助这次机会,把我们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推广到全国整个行业,为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带来帮助,让我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标杆。”刘庄说。
美丽的徐闻海安新港。本报记者陈煜 摄(航拍)
在“黄金水道”脱颖而出
过去,海安只有一个港口,用本地话来说是“独市卖牛笼”。因此,不管是港口经营方还是船舶经营人,都没有一套服务业标准体系。但随着海安新港、粤海铁轮渡的开通,海安这弹丸之地,一下子涌现出3个港口,竞争激烈不言而喻。
如何打造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如何让客人满意?在公司经营班子的领衔下,海安新港用了4年的时间打造和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体系”,并于2013年11月顺利通过“广东省现代服务业标准化体系试点单位”评审,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客滚运输行业“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试点单位,该标准体系的建设也成为了新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被誉为“黄金水道”的琼州海峡是海南岛与祖国大陆海上物流和人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交通运输部重点关注的海域。海安新港每年进出的旅客达500万人次,车辆70万辆次,而且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其中2015年上半年车辆约48万辆次,旅客241万人次,吞吐量达1170万吨。这里在服务标准体系试运行后,2015年前三个季度目标统计数据为:总收入比上一年提升12.38%;出港车辆比上一年提升18.8%;出港旅客比上一年提升6.5%。
润物细无声
自2015年1月1日实施以来,标准体系效果明显,再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旅客的充分肯定,也逐渐向全国标杆港口的标准靠拢。
记者日前在海安新港走访时看到,这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员工着装统一、礼貌大方。记者刚到咨询台,穿着得体的服务员便热情礼貌问好,认真耐心地讲解记者的疑惑。向候车厅的几位旅客了解得知,这里的服务态度非常好,坐船便利。“这里的姑娘服务态度好,地方干净,让人很舒服,难得来一次南方旅游,整个人很舒畅,好期待下次再来。”来自山东的老师王媛小姐说。
总经理张金虹告诉记者,在打造“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港口的过程中,该公司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融进去很多人性化的管理。“在文件编写阶段我们本着‘做者写,写者做’原则,先分散到各个小组,各个小组再分散到各个员工,最后汇总讨论达成共识,才形成具体的操作细则。这样一来,既发挥了员工的聪明才智,又发扬了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在标准的执行阶段,我们先是充分的培训,再是系统的考核,循序渐进地帮助基层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张金虹说,虽然体系内容多,但在2年时间内,依靠大家的坚持不懈,让我们行动、语言与标准同步,在实施中潜移默化,真正地达到“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
作为此次省验收专家组组长的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主任李江虹,对海安新港的表现赞赏有加,她表示,在标准体系试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海安新港推行“我的十米我做主”,让管理随着人“走”,将管理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对客滚轮渡港口服务的标准化进行了很好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