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剧院吴川市粤剧团表演的折子戏《游园惊梦》。
12月26日至31日,第四届吴川粤剧文化艺术节在该市万和文化广场举行。粤剧的艺术魅力、粤剧的未来发展之路等等,也成为众多粤剧爱好者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吴川,是远近闻名的粤剧之乡,在粤剧发展走下坡路的大环境中,近年来该市粤剧文化却逆势上扬,搞得风生水起,成为“两广”粤剧团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地”和“主战场”。吴川粤剧的华丽转身,值得关注和探讨。
广泛的群众基础
“村村做大戏,处处锣鼓响”是粤剧之乡的最好写照。
吴川是我国著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吴川三绝——飘色、泥塑、花桥,还有舞貔貅、叠罗汉,跳傩舞、演木偶等民间文化早已家知户晓。
吴川人历来酷爱看粤剧,逢年过节、喜庆佳期,请粤剧唱大戏已成为城乡间最常见最隆重的文化娱乐节目。据统计,该市1529条自然村近八成村庄演大戏,每年场次达5000场,戏金达5000多万元,观众达800万人次,可以说,吴川是“两广”粤剧团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地”和“主战场”。吴川的粤剧演出得天时、得地利、更得人和,特别是乘着“文化强市”这股强劲的东风,加上有吴川驻外十大商会及各路商家的慷慨解囊,无论是演出硬件或软件,都具备充足的条件。因此,演出的团体越来越多,春、秋班的戏越演越旺,被业内人士称为“吴川演出特区”。
对此,该市文广新局局长肖康玉介绍,所谓的“吴川演出特区”,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演出点特别多;二是演出范围特别广;三是演出周期特别长(除春、秋班演出高峰期外,一年四季均有演出);四是演出环境(一般乡村都设有固定大舞台)特别好。“每年春、秋时节,省内外一些粤剧团均驻扎在‘演出特区’打‘持久战’。同时,罗品超、罗家宝、文千岁等粤剧大佬官和孔雀屏、郑培英、倪惠英等粤剧名伶也多次应邀前来献艺,在吴川的大舞台上一展风采。”谈及该市的演出市场,肖康玉如数家珍。
吴川粤剧文化艺术群众基础雄厚,也孕育了高水平的团队和演员,再加上粤剧南派艺术风格独特,演技高超,深受观众的欢迎。该市粤剧团曾多次赴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均在当地演艺界引起轰动。2013年,吴川市粤剧团被评为中国万里行服务业优秀品牌单位;2014年,吴川粤剧南派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吴川已向省文联、省戏剧家协会申报“广东省戏剧之乡”和“戏剧传承基地”,目前正在审批中。口碑和荣誉,像一台强力助推器,推动着该市粤剧艺术的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