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看吴川粤剧如何华丽转身

2015-12-27 09:26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文/记者 曹龙彬 林小军 通讯员 龙志松 黎劲风 彭东旭 图/记者 李 忠

    改变的不只是概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吴川每年定期举行“春班订戏会”,不仅为各路各派艺术团体拓展民间舞台的广阔天地,还为各乡村请名班、选名角、订好戏等提供了展销市场。仅以吴川首届“春班订戏会”为例,就有粤剧、歌舞、杂技等60多个团体到场自我展销,竭诚推销各自的“拿手好戏”,或设卡位揽主,或展览剧照显示阵容,或播放录像任君挑选等等,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由于“春班”开好局,全年相继上演数千场戏,观众达数百万人(次),剧团的戏金收入亦相当可观。

    为方便广大粤剧团体进入该市演出,满足广大城乡群众不断增长的品赏戏剧艺术的需要,该市适时在演出黄金季节前举办订戏会,文化主管部门根据民间演出市场的需求,因势利导,强化管理,使这项起源于民间的演出活动逐步趋于规范化。特别是2012年,当时国内戏曲市场走向低潮,许多地方正处于“风雨飘摇、山穷水尽”状态,该市“粤剧文化艺术节”却在逆境中而生,并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据了解,当年有130个文艺团体前来展演,各乡村还以戏为媒,以戏会友,洽谈生意,“戏中求财”。

    该市文广新局一部门负责人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多人在南海大沥经营金属生意的某彭姓村庄,在该村做年例演大戏期间,一些外出经商的村人签订了一批成交金额相当可观的合同,因此非常高兴,大力支持年例演戏活动,故而该村连续演“年例戏”近20年,从不间断。有一年,该村还请到粤剧大老倌彭炽权(《七十二家房客》主要演员)前来演出,一度出现万人空港齐看戏的壮观场面。村民普遍认为,剧团演戏常演常新,村里人的企业越做越旺,村中凝聚力和向心力越来越强,收到了“两个文明”齐丰收的预期效果。

    对于粤剧文化艺术节,省内外同行也给予很高的评价。某市粤剧团团长说:“我们来吴川演一度‘春班戏’,就足够发全团艺员的半年工资,真的太值了!”

    曾到现场采访的香港记者也感慨地说:“这一年一度的民间艺术节,真养(演)活了不少剧团。”

    肖康玉称,从“春班定戏会”到“粤剧文化艺术节”,改变的不只是概念,一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戏剧表演团体,通过兴办剧团、友情赞助、建立专项基金等形式参与扶持地方戏剧的传承发展;另一方面是加强戏剧艺术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将戏剧演出融入文化旅游产业当中,增强戏剧发展活力;此外,加强戏剧发展创新意识,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戏剧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出一批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文化精品。

    “前三届吴川粤剧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既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大餐,为请戏的村庄提供了春班定戏会的合作机会,又展示了近年来粤剧艺术创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各地戏剧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增强了吴川粤剧文化在省内外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搭台’,实现了‘经济唱戏’的双丰收。”肖康玉说。

123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假期开办家长开放日
  • 广东省劳动模范詹艳桃:矢志不渝深耕“智慧蓝海”
  • 广东省劳动模范郑日东:勇挑重担、开拓创新的“领头羊”
  • 广东省劳动模范祁路:爱岗敬业的管理技术多面手
  • 3:0!国羽战胜日本队挺进苏迪曼杯决赛
  • “湛将”全红婵朱子锋双双夺冠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