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徐闻柳尾村村民自掏腰包200万扮靓家园

2016-08-23 16:15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特约通讯员谭总 通讯员陈文开

日前,徐闻县下洋镇柳尾村的文化楼落成,响亮的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齐鸣,整个柳尾村一下子成了欢乐的海洋。

柳尾村,位于下洋镇的北面,以种植菠萝、香蕉等作物为主,1000余人口,谭氏居多,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美丽村庄。该村有多个美丽的传说,被编入徐闻史志,该村也因此成为徐闻有名的村庄。可就是这么一个有故事的村庄,以前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无法像其他周边村庄一样大搞新农村建设,村民只能在自家门口,羡慕着别人村的村容村貌不断地日新月异。

据了解,之前的村民只顾各自劳作,整个村庄的基础设施无序且匮乏。可现在大不一样,从两年前起,村民捐款共超过200万元,分别建好高耸的水塔、,3公里长的村大道、11条直横巷全铺成硬底水泥路,各村民的家门口都统一配备垃圾桶,古色古香的文化楼也建成启用......村民立志建设新家园,向往新生活的决心坚定不移。

柳尾村的古井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村民已将其修复一新。 通讯员陈文开 摄

村民小组挑起建设新家园的大梁

笔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村民对村民小组的赞赏。“我村能够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内旧貌换新颜,记村民小组头功。”村民谭祥桐说。

村民小组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和进家入户的宣传,不断发动村民改变之前的思想观念,让村民的心“热”起来,劲往一处使。“在村民小组的发动下,全体村民没有等靠要,每次捐款都按照每人500元的任务来完成。尽管村民还是很穷,但没有一次,也没有一人拖了后腿。他们都是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按时交来。”谭祥桐回忆起村民捐款的事迹时,感慨地说。

在两年多时间里,村民小组把很多设想变成了现实,让村民看到了家园的可喜变化。

外出务工青年合力推进家乡建设

随着农村耕作技术的不断提高,村中的富余劳力不断增多。村民小组鼓励村中的青壮年劳力到珠三角等发达的地方务工,几年下来,他们成了建设新家园的新生力量。谭祥桐说,目前,村中有100多名青年在外打工,为了把这股新生力量汇聚起来,在下洋镇党委任职的村青年谭开恒利用互联网组建了柳尾村微信群,让大家在群里经常沟通交流,增进感情的同时,关心家乡的建设。村里的大小事都以通知的形式发在群里,通过群的作用来组织号召大家为家乡做贡献。

现在,柳尾村群里的青年非常同心,只要有人振臂高呼,马上是一呼百应,在村中建水塔、铺水泥路、建文化楼的过程中,他们都在群里募捐,每次都能募捐到几万元的资金帮助家乡。今年初,在外地承包土地搞种植的青年谭开朱在群里获知村里集资建文化楼的情况后,当即回到老家,将卖菠萝得来的6888元捐出来。在谭开朱的带动下,其他的青年也纷纷慷慨解囊,积极响应捐资活动。在谭开栋说,外出务工青年形成合力建设新家园,已成为柳尾村的新常态。

笔者了解到,柳尾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刚有起色。“我们必须奋起直追。”谭开栋说,下一步,在村民小组的带动下,在村民的同心协力下,该村规划把以前的生态池塘修建起来,围绕村里的几个美丽传说展开文化公园建设,让柳尾村走上新农村建设的快车道,让村民过上美好的新生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启动海上防风Ⅰ级应急响应,全面进入最高级别防风状态
  • 南国热带花园提前做好防台风准备
  • 湛江人才赋能传统产业  “老树新枝”竞发创新活力
  • 遂溪县教育系统匹克球比赛圆满落幕
  • 海藻黄金宴:强技加身 点藻成金
  • “黄医生”造访湛江北站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