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隐蔽的东方艺术”从这里“飘”向世界

2016-11-14 09:5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欧丹丹 龙志松

街道概述

    梅菉街道是吴川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属于吴川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街道总面积14.47平方公里,下辖18个社区,9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45920人。近年来,梅菉街道积极响应吴川市“东扩、南移、西连、北拓、中优”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布局,致力打造更有集聚力、辐射力和引领力的江海美丽之城。

    “明年春节的飘色巡游,你们将会看到本土的两个历史题材的飘色。一个是陈兰彬出使美国,一个是林召棠中状元。目前我们已经着手筹备,排练。”11月11日下午,吴川飘色艺术团团长杨荣进告诉记者,最近已接到国内各地巡游的很多邀请,正加紧时间安排日程排练。梅菉街道干部朱康振告诉记者,2008年,以梅菉街道数条社区为主起源的吴川飘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吴川梅菉街道梅岭社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2年其社区被评为广东省先进文化社区;2016年梅岭飘色艺术团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吴川(梅菉)飘色表演源于清代,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每年元宵节期间都有大巡游表演活动,与吴川的“泥塑”“花桥”并称为吴川“三绝”,被批准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门集戏剧、美术、魔术、杂技、力学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以其高、精、险、奇、巧而闻名。吴川市梅菉街道梅岭社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飘色)”传承基地。

    飘色被外国友人称为“隐蔽的东方艺术”,集传统美学和力学原理于一体,造型艺术已由过去的单一的木工铁工技巧发展到现代集电影、戏剧、魔术、杂技等技艺之大成的综合性的空飘造型。 据记者了解,梅菉辖区内梅岭、梅菉头、隔塘、瓦窑等社区民间艺术团队多次在北京国际旅游节、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等全国大型活动中参加巡演,其中飘色曾两次进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金奖。1996年,梅菉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梅菉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11年梅岭社区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先进社区”;其飘色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先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优秀奖、银奖、金奖和湛江市第十一届文化艺术精品一等奖,连续六次应邀参加香港回归周年庆典巡演,并应邀参加2014年新加坡新年妆艺大巡游活动,2016年7月到泰国清迈参加亚洲佛教文化节巡游。

闻名遐迩的吴川飘色。吴文康 摄

    技艺精益求精 活动广泛开展

    采访当天,记者在梅岭社区的飘色艺术展览厅,有幸看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飘色)传承人、老艺术家黎明若干年前的飘色设计手稿。上百幅飘色造型图册,形态各异,精妙绝伦,美不胜收。杨荣进告诉记者,吴川梅菉飘色始于黄坡沙岗,由民间艺人陈趣珩(生于清朝咸丰丙辰年)创作。梅菉街道(原称梅菉镇)瓦窑村在1946年的元宵节,请来了祖籍瓦窑村的陈寿全来制作几板飘色到梅菉巡游,这是第一次飘色游梅菉,当时轰动城乡。其后的几年元宵节均有飘色巡游梅菉。

    梅菉飘色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陈寿全等人先后协助瓦窑、梅菉头、梅岭等村制作飘色于元宵节游行表演。飘色制作技艺精益求精,飘色表演活动广泛开展。全国各地都邀请吴川梅菉飘色去表演。梅菉飘色1992年、1997年先后两次赴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均荣获纪念奖;1990年前往广州参加广东省第一届欢乐节;2006年又应邀参加北京第九届国际旅游节,应邀参加深圳千禧大巡游、海南省国际椰子节、云南省潞西旅游节、中山小榄菊花会、江门世界华人嘉年华等活动。2006年7月,参加庆祝香港回归九周年大巡游活动。2006年2月,吴川成功举办2006年“鼎龙杯”中国首届飘色艺术大汇演暨中国飘色艺术研讨会,全国30支飘色代表队参加,梅岭、新文飘色队分别摘取金奖。梅岭飘色艺术团,更是多次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的金、银奖,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吴川飘色的重要品牌。

    强化政社互动 助力民间文艺

    “将继续扩大飘色表演输出。今年7月我们到泰国清迈参加亚洲佛教文化节巡游,我们的飘色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各国通过这次表演近距离地认识了我们精湛的飘色技艺,他们纷纷向我们发出邀请函。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从国内品牌的打造转向国际品牌,让我们的飘色飘向世界。” 梅菉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中鉴对记者说。

    张中鉴告诉记者,这些年,吴川飘色逐渐“飘“向世界,这与当地政府强化政社互动密不可分。

    吴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龙志松告诉记者,对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吴川历届市委、市政府均高度重视,始终把传承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作为推进基层文化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一是加强对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市民间文化艺术工作领导小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民间文化艺术的发掘、抢救、保护、发展和利用工作进行组织指导,为传承发展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对每年举办吴川飘色到外地展演,宣传部门都给予专项资金扶持等;三是注重营造传承发展社会氛围。在市政府网站开设民间文化艺术宣传专栏,成立了“吴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厅”,集中全面展示吴川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和发展成果,展示吴川的民间文化艺术风采,极大地提升了全市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发展工作的热情和自豪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注重创新,增强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动力活力,就要加强政策机制创新。积极推进民间文化艺术挖掘保护传承工作由“政府包办”,向“政府引导,民间推进”转变。特别是在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由初期的政府投入为主,改为村(居)自筹开建,政府根据建设进度补助一点,极大地增强了基层群众参与文化艺术传承工作的热情,放大了政府财政资金的“种子”作用。另一方面,加强艺术创新。吴川飘色,经过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的大胆创新,空飘人物的立足点由缨枪或剑尾变为白鸽、金鱼等活生生的动物,更显灵动性;飘色内容在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题材,更具时代感;造型由过去的“一飘”发展到现时的“多飘”,由“一层”变为“三层”,更具艺术观赏性。

    “既有传承,也要不断的创新,唯有如此,飘色的民间艺术之路才会越走越远。”张中鉴说。

    制定行业标准 延伸产业链条

    “2013年飘色巡游表演收入30多万元,2015年有50多万元,2016年达到60多万元的收入。”这是朱康振提供给记者的这几年来梅岭社区飘色巡游表演的一组收入数据。

    文化品牌如何在市场“活”起来?近年来,不仅仅是梅菉街道,吴川市紧紧抓住“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块文化金字招牌,充分发挥其民间文化艺术作品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一定市场基础的优势,大力开拓市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市场化、产业化。一是制定行业标准。对吴川飘色制定行业技术和定价标准。二是积极参与竞争。通过竞争赢得优势、赢得舞台。梅菉头、梅岭、隔塘等优秀吴川飘色团队先后受邀到广州、深圳、海南、云南、四川、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展演。三是延伸产业链条。近年来,随着吴川民间文化艺术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民间文化艺术团体除了表演输出外,还积极探讨技术输出,多次受邀到外地讲学培训学员,接受文化艺术表演器材定制等。同时,大力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以旅游带动民间文化艺术走向市场。

    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一是建立优秀人才库。按民间文化艺术种类,分别设立相应的人才库。入库人才包括在民间文化艺术创作、研究、表演中取得一定成就或具有培养潜质的优秀艺人。对入库人员,党政部门在知识产权保护、申请项目资助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确保优秀艺人传承发展工作更有保障。二是注重培育新人。大力开展民间文化艺术教育下基层、进校园活动,举办民间文化技艺培训班,培育提升年轻一代对民间文化艺术的兴趣。同时,加强师承培养人才工作。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黎明等飘色老艺人,均亲自带徒传艺,为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发展输送更多的新鲜血色。如梅岭社区现有飘色师傅30多人,学徒一大批。三是培养责任下沉。充分发挥基层组织靠近一线、了解人才的优势,强化基层组织培养民间艺人的责任。如梅岭社区每年都与吴川文化馆联办飘色艺术培训班,有效确保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工作落实到基层。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