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6-11-14 10:0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关月

    记者从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上月底,保护区工作人员记录到两只勺嘴鹬迁徙到保护区内。今年初,该保护区在雷州半岛记录到全球濒危物种勺嘴鹬43只,该物种全球数量仅为200多只。今年水鸟数据监测调查仍在实施当中,根据目前数据,今年记录的水鸟数量将大大超过去年。(11月8日《湛江日报》)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全球濒危物种勺嘴鹬43只;今年我市记录的水鸟数量大大超过去年——这些数据都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近年来湛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正是我们在美丽湛江建设过程中乐见的,正是我们在奋力开创大工业时代过程中乐见的。

    对中国人而言,“和谐”二字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我们甚至可以说,和谐思想贯穿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修身层面看,做生意讲求和气生财,干事业提倡和衷共济,到了社会上也要“亲仁善邻”、“讲信修睦”。从齐家层面看,夫妻之间讲究相敬如宾、琴瑟和鸣,家庭中要父慈子孝、六亲和睦、家和万事兴。从治国理政层面看,和谐更显睿智——《尚书》里就有“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说法,《孟子》则进一步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赋予和谐以至关重要的意义。除了这三方面的“和谐”,近年来另一方面的“和谐”也受到了国人的极大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些“和谐”,都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古人曰,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解决人类无限需求与资源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事关发展能否持续下去。眼下,我国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惟有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辩证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途。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是湛江人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一直坚持并为之自豪的。在奋力开创大工业时代的征程上,我们没有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成为湛江人响亮的宣言。红海鸥翩翩起舞,“海军蓝”飒爽英姿,这是湛江人与候鸟之间的和谐;湛蓝的天、湛蓝的海,这是湛江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湛江,将成为这座美丽滨海城市的新名片。

    发展工业,是为了子孙后代;保护环境,同样是为了子孙后代,两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我们要站得更好、看得更远,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未来,我们要继续在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等方面创新、努力,让水鸟乐于到湛江来,让游客乐于到湛江来,让人与自然的和谐乐于“宅”在湛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