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读报如“寻味” 大啖品“文明”

2016-11-16 09:23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关月

    12日上午,湛江市首届读报节活动在体育中心举行,读报节以“倡导读报风尚,争创文明城市”为主题,分剪报、诗歌朗诵、千人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环节,倡导读报益智明理,力促形成爱读书、善读报、读好书、看好报的良好社会风尚。 (11月15日《湛江日报》)

    近日,在湛江日报社举办的汽车狂购节上,出现了千人齐声读报,高声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幕。这一幕开湛江之先河,是首届读报节上的经典;这一幕绽文明之盛况,是湛江城市文明的缩影。

    网络时代改变了不少人的阅读习惯,“低头族”渐多、“自媒体”泛滥,很多人远离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老媒体”“旧媒体”“传统媒体”,纷纷在手机上腾挪翻转,通过这五六寸的平板上网连线,要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在信息的浪潮中每日冲刷,有的人就会有产生这样的疑问:有了互联网,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可以自采、自写、自拍、自发、自评、自炒……还需要看报纸吗?在笔者看来,读报如“寻味”,不仅要读,还要读得明白,方能品出真味。

    这个道理,和做菜吃饭差不多。现在,在自家“开垦”一个角落,种上一些瓜果蔬菜,成了城里人的新“套路”。自家有“菜地”、有厨房,可以自种、自采、自炒、自吃、自夸,吃得是津津有味。自己的厨艺不行,或者懒得做的,还能点别人家做好的“私房外卖”,虽然无证无牌,但却“新鲜”,喜欢什么微信上下个单,别人就送上门来。按说,这自家能做、外卖能送,那没餐馆、酒楼什么事了呀?为什么口碑好的餐馆、酒楼还门庭若市?

    其实道理也简单,自家角落种的菜,鲜则鲜矣,但很多打过农药或浇过自产的肥料,不加工就吃很容易出问题。外面的私房菜虽好,但终究无牌无证,一块肉含在口里,你真能品出个猪牛肥羊来?吃出了问题,你在微信上发举报去?到餐馆、酒楼吃饭,吃的是“专业”,吃的是“正宗”。想吃出好食材的美味,免不了要吃得讲究,还是要请专业人士掌勺。就这“专业”与“权威”而论,“原生态”“贪新鲜”的新媒体目前还远远做不到。笔者也曾看过本地一些自称“广受关注”的自媒体个人公众号,大多是对真相“轻描淡写”,把笔墨都用在“添油加醋”上——这就好比炒蟹,蟹不新鲜肉不够甜,反而放齐了油盐酱醋,胡炒一通。这样的炒蟹,可炒不出“避风塘炒蟹”的美味。更有甚者,把油盐酱醋当成了主料,食材本身倒成了“配角”。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几个月前的一次交通事故,一个微信公众号居然把这归结为“不作就不会死”,引导舆论对事故伤者进行一片倒的谩骂,认为违反交通规则就“该死”——这样毫无“人情味”的菜,诸位看官觉得好吃?

    读报就如上餐馆、酒楼吃饭,为“寻味”而来。所寻之味:一是放心,吃的是“干货”,品的是“真相”;二是正宗,吃的是“传统”,品的是“权威”;三是文明,吃的是“价值”、品的是“人生”。三味之中,吃得放心是基础,吃要正宗是讲究,吃出文明则是感悟。读报读的不只是信息,更是人间百态、社会环境以及核心价值观。从读报中学会处世、学会做人、学会创新,这才是真正品出了真味读懂了报。报纸不过是装菜的碟,烹调者要守住的是“寻味”的初心、“工匠”的精神。

    餐馆、酒楼的菜是好,但并非就完美无瑕。希望以后能多一分诚意、少一点味精,让菜更接地气、更有家的感觉,这样老百姓就更喜欢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