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双创】80后小伙邢益泷开垦“智能农田”:手机下令灌溉

2016-11-21 10:49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邓耀瑞 郭春皇 通讯员卢璐

坐在家里与客人喝茶、聊天,只要轻点手机,就能管理成百上千亩的农田,这并非异想天开。2013年,28岁的邢益泷引进国外技术,在徐闻的种植基地上建成了“智能农田管理系统”,通过手机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远程发出指令打开水泵阀门进行灌溉,并通过创新技术,培养使用有机菌肥应用于香蕉种植,大大降低了黄叶病的发病率。

学成回乡进行农业技术创新

邢益泷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徐闻人,2011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由于多年劳作田间,他皮肤黝黑,身材结实。

“在以色列,人们在戈壁滩、沙漠把香蕉、蔬菜和其他水果种起来,甚至用咸水去灌溉,而且产量高,远销欧美。”邢益泷说,回到国内后,他去了一家以色列驻中国的农企实习。正是这些经历,让他接触到了世界最前沿的农业科技,也坚定了他学成回家乡进行农业创新的决心。

2011年,邢益泷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父亲创办的广东福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做基层管理员,在南宁基地一心钻研农业技术和管理。2012年,在邢益泷的建议下,公司决定开始自我革新,方向是从传统粗放型的企业向现代化集约企业发展,采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和现代化技术。

用手机下指令可灌溉农田

2013年,邢益泷通过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在徐闻基地建成“智能农田管理系统”。据邢益泷介绍,系统运行时,埋在土壤30厘米深处的田间土壤传感器会将张力计搜集到的数据,包括土壤和空气的湿度、温度、土壤含水量,还有光照、风向、阀门开关等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数据库,由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判断是否缺水,如果缺水就向水泵阀门发出指令,实现自动灌溉。同时,上述信号也发送至公司总部电脑,通过定制开发的一个APP控制软件与上述系统相连并安装至自己手机,这样通过电脑和手机既能查看上述设备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又能将电脑和手机变成一个控制终端,通过电脑或手机远程发出指令,可随时打开水泵阀门灌溉。

2015年徐闻的旱情严重,遭遇持续干旱天气。而在邢益泷的徐闻种植基地里,每株木瓜年产量在200斤以上。如果靠人工,遇到旱情或浇灌不及时,会面临绝收。但得益于研制的自动化的灌溉系统,邢益泷所在的公司徐闻种植基地,香蕉和木瓜却长势喜人,实现了逆势丰收。

技术创新带动农业转型升级

除了引进先进设备,邢益泷更多思考的是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搜集土壤数据的时候,发现作物长势良好的地块,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和种类都比作物长得差的地块多。

“和国内外同行的交流过程也发现,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够大大影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健康度,这颠覆了传统的思路。”邢益泷说。

实践是最好的证明。当邢益泷第一次将自己筛选和发酵的有机菌肥应用于白沙基地,采收的品质和产量竟然大大超出其想象。当时白沙基地的香蕉有4000多棵,香蕉已经感染了黄叶病,抽蕾的时候遭遇寒潮,过半的香蕉冻伤。他说,根据行业内的普查数据,感染了黄叶病的农场,如果种植的时候发现了,到采收后感染病的植株会更加多。但他们算采收率的时候,发现之前黄叶病的数量少了2000多株,这一点大大出乎邢益泷的意料。更为可喜的是,在清明前后采收的香蕉的平均单株产量都很难超过45斤,采用了他们自己研发的菌液后,平均产量竟然高达60斤,足足增产了33%。

邢益泷表示,公司未来的发展策略是植根于中游种植企业,向市场潜力巨大的上游种业、下游深加工拓展及转型,“希望发挥自己微小的力量,打造一个高水准、集约化的农业公司,带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