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便利店买东西,因为忘记戴眼镜,只好弓着身子凑近了看货架上的商品,等挑选好东西后,才发现旁边站着一个男孩,十岁左右的样子,不知站了多久,见状我赶紧起身让开路,没想到这孩子礼貌地说了一句“谢谢您”,然后才飞快地提着购物篮跑开。
这是一次愉快的购物体验。想必那孩子的父母也同样是有素养的人,才能把小孩教的这么好。
为什么这么说?唯小以见大。
我遇到过在公交车上倚老卖老不尊重别人的老年人,也见过在餐厅里因为一点小事便对服务员大呼小叫不依不饶的顾客,还看到过许多在网络上无端指责肆意谩骂的“键盘侠”,相信这样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可能将不文明的现象带到哪里,让周围的人心生不悦,也无形中破坏了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然而,当下社会,有了“衣食”的我们却发现,一个人的地位收入从来不和素养成正比,但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好坏却从来都与公民的素养息息相关。不是有句网络名言这么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但若公民个人的素养尚且是一片“苟且”,那么我们生活的城市的长远发展无论如何也谈不上“诗和远方的田野”吧。
所以,别再说创建文明城市是政府的事,与自身无关,事实上,创文不仅同每一位公民相关,而且更需要众人的支持与努力。因为一座城市的文明并不是浮于表面上的,而是活在这座城市细微的角落里,通过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把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宜居。
我想,那时的湛江,“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的:每个人的眉宇间都是和蔼的笑容,言辞间都是温暖的关怀,举止间都是自信的优雅,一旦来到这座城市,就能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与每个人的素养有关。简单来说,就是不论你来自何方,是何出身,都请你努力提升自己,做一个更有修养的人。
这一点点的差别,足以形成“星星之火”,照亮湛江创建文明城市的道路,让她焕发更亮眼的色彩,成为一座更美好的城市。而这就是素养的力量。(作者系湛江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