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当前,我市正在开展“创文”活动。笔者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一些市民在没有他人监督情况下,轻易做出随地乱丢乱吐等不文明的举动。
由此,笔者不禁起“慎独”一词。所谓“慎独”,就是指在外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的情况下,也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做坏事,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要求。“慎独”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又是一种增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方法。《后汉书•杨震传》一书有这样一个故事。杨震(东汉人)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到郡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时,过去他曾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这故事令人深思: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为官者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留下铮铮铁言,其精神可嘉;杨震的可敬之处,在于他能践行“慎独”。
和 “拒金”的杨震相比,我们那些在没有他人监督情况下轻易做出随地乱丢乱吐等不文明举动的市民,缺少的正是“慎独”品质。其实,“慎独”也是一种习惯。记得有一天晚上,借着路灯,笔者在楼上看见邻居拿着一个小袋子走在小巷中,走到小巷尽头,把袋子放入垃圾桶中。第二天笔者和他提及此事,他说:“我带些食物外出,吃后剩下一些垃圾,但一直没找到垃圾桶,只好提着垃圾回来放入小区垃圾桶中。”事实上,晚上我们这一带街巷行人稀少,他应该有机会随意扔掉垃圾,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邻居说:“无论有人监督还是无人监督,我都是这样做,这已经是一种习惯”。无疑,如果践行“慎独”能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习惯,我市“创文”路上的绊脚石就会越来越少。
践行“慎独”,助推“创文”。我们应强化自律意识,从管好自己开始,带动更多人为“创文”尽心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