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黄坡镇稳村人口1800多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主要种植番薯、稻谷,目前正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番薯产业扶贫带动全村人致富。11月24日至27日,“稳村番薯”在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进行销售和宣传推广,共售出稳村番薯1022箱共1万多斤,加上商会及企业家认购,需求量达到4万多斤,且网上订单陆续到来。目前,稳村农业产业发展已形成了“公司+‘村集体+贫困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双订单’(收购订单、认购订单)”的模式,落实收入“双保障”,实现了村集体、贫困户、全村种植户“三增收”。
在精准扶贫挂点单位的帮扶下,村民吴康围一家种植“稳村番薯”,收入喜人,一家人已基本脱贫。李忠 摄
贫困户做“股东” 品尝分红甜头
“11月20日成立稳村农业专业合作社,至12月5日,稳村农业专业合作社收购番薯4万斤,销售番薯1500箱共15000斤,实现利润5万元;预计村集体可分红2.75万元,半月收入相当于去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0.6万元的4.5倍;贫困人口每人可分红225元。由于收购价高于市场价0.3至0.5元,全村种植户每斤番薯比往年增收20%至40%。”8日,在黄坡镇稳村,该村的扶贫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庞步丹这样对记者说。
村干部吴田生告诉记者,针对贫困人口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大、劳动技能低的实际情况,成立由稳村经济联合社和27户贫困户组成的吴川市黄坡稳村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产业,以分红的形式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收入。今年75岁的贫困户吴康轩,多年来,因家庭缺乏劳动力,孩子幼小,一直是村里重点的扶贫贫困户。“有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现在我只需要种植好地里的番薯就够了。收购价不仅稳定,每市斤收购价比过去也提高了不少,而且还有合作社集体的分红。”吴康轩告诉记者,按照现在的收购价格,他每年在合作社的分红不少于3000元。据悉,全村现有贫困户27户、贫困人口100人,但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运作的十几天里,贫困人口每人就已经可分红225元,全村的贫困户都尝到了“分红”的甜头。
创立农业品牌 提升文化品位
据记者了解,黄坡镇稳村是湛江市纪委监察局、湛江市经协办、湛江市基投集团公司共同帮扶的贫困村。今年5月5日驻村工作队进驻稳村以来,扶贫开发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初步成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同时开展产业发展深度调研,最终定调“一条番薯”带出来的产业扶贫,扶贫驻村工作队唱了一出不一样的“脱贫经”。
找准发展载体,扶贫扶到点上。庞步丹告诉记者,稳村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的贫困村,2015年集体经济收入仅6000元,有贫困户27户100人,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以下。为确保村集体和贫困户稳步增收,稳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定成立,由稳村经济联合社和27户贫困户组成的吴川市黄坡稳村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产业,以分红的形式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收入。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包括农业生产开发,农作物种植、销售,水产、家禽、牲畜养殖与销售,农机耕作,农业观光服务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该合作社于10月31日正式注册成立,按68万元进行股权分配,其中联合社38万元;贫困户出资的30万元按每人0.3万元进行分配,户主作为“股东代表”,确保“股权”精准,分红分到点上。
找准传统优势,创立农业品牌。稳村地处鉴江下游西岸,耕地面积1028亩,主要种植番薯、稻谷。番薯、稻谷轮耕的原始种植方式和水质好、土质好,正是稳村发展农业的优势所在。采访当天,记者沿着村四周走了一圈,鉴江下游风光旖旎,田地开阔,作物葱茏。扶贫驻村干部告诉记者,针对轮耕土壤无虫害和稳村地处环保区、鉴江水源保护区的优势,挖掘吴川人林怀兰自越南引进番薯的历史渊源,以“长在稻田里的番薯”、“饮用水灌溉、稻田里种植、环保区生长”、“中国历史悠久的番薯之乡”等概念打造“稳村番薯”品牌,注册“稳村番薯”商标。邀请全国著名作家、诗人洪三泰为“稳村番薯”题名作赋,提升文化品位。同时考虑农业品牌的可持续和多元化发展,注册“稳田香”商标,力争形成“稳田香”品牌下的包括“稳村番薯”的相关农业产业链。
找准发展瓶颈 链接优质市场
贫困村产业发展最大的困难是“缺资金”,最大的担忧是“输不起”,最难保障的是“可持续”。为确保村集体和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一道,积极寻找乐善好施的企业家,争取商家的支持。11月9日,稳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与万合隆农牧有限公司签订《稳村番薯经营协议书》,合作期为10年,由公司提供资金经营“稳村番薯”,收购、营销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双方达成共识,合作社每年生产的番薯产品全部供给公司,公司支付每市斤0.5元利润给合作社,确保合作社每年有稳定的收入;合作社向农户的番薯收购价略高于市场价,增加全村种植户收入;公司同意合作社销售一定量的番薯产品,确保合作社有更多的利润。目前,稳村农业产业发展已形成了“公司+‘村集体+贫困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双订单’(收购订单、认购订单)”的模式,落实收入“双保障”,实现了村集体、贫困户、全村种植户“三增收”。
除了找准合作伙伴,保障稳定收入,帮扶单位精确找准销售平台,链接优质市场。贫困村农产品肩负脱贫的任务,需要更大的利润空间,单靠传统的农贸市场,难以实现产业发展的目标。为提高农产品的增加值,帮扶单位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帮扶单位提请10月10日于北京召开的第七届湛江驻外商会会长联席会议,向20个湛江驻外商会及企业家们发起了“凝聚商会力量,助力精准扶贫”倡议书,号召积极认购“稳村番薯”,为贫困村建立“一村一品”产业经济出谋献策,为精准扶贫出一份力。会后,帮扶单位湛江市经协办还向驻外300多家商会的会长、副会长企业寄发倡议书。为检验产品质量和开辟市场,11月24日至27日,“稳村番薯”在2016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进行销售和宣传推广,市场反映良好,湛江驻外商会及企业家当天认购2000多箱,现场和电商卖出1000多箱。一系列的社会面广告宣传工作联合万合隆农牧有限公司铺开,已开通电商和洽谈定点销售。同时争取湛江各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号召全社会助力精准扶贫。
找准发展瓶颈,强化基地保障。贫困村农田水利年久失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环境卫生状况差、基层组织力量薄弱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破解发展瓶颈,优化生产基地,推动产业发展,由稳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制定、经湛江市纪委常委会研究通过的《2016至2018年稳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体规划》,确定了基础设施、基本农田、环境治理、公共事业、村容整治、绿化美化、产业帮扶、组织建设等方面的28个帮扶项目,力争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无缝对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目前,环村道路、农田改造排灌水渠、自来水工程、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老年人文体广场、进士(廉政)公园已经动工,排污整治、绿化造林、电网改造已完成设计工作。100亩高标农田改造、8条约4公里的机耕路和2个农田灌溉泵水站计划2017年完成。
据悉,一名大学生村官即将到位,将主要负责稳村的番薯产业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