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晚上9时许,吴川市黄坡镇沙岗社区立新街一间厨房因用火不慎引起火灾。当时火势猛烈,大火直烧屋顶。黄坡镇沙岗志愿消防队接到火警后,立即敲打铜锣,召集志愿队员赶赴火场展开扑救。10分钟后,火源得到控制,一名70多岁的老奶奶被转移到安全地方。这次火灾事故因扑救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勇赴火场的黄坡镇沙岗志愿消防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近日,记者从吴川黄坡镇沙岗志愿消防队获悉,这支义务消防队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于1984年重建,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该消防队一直秉承“守望互助、服务乡邻”的理念,其不计报酬、闻火而动的救援精神,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2014年11月,黄坡镇沙岗志愿消防队被公安部授予“第二届全国119消防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保存下来的清朝年间的水车。
百多年前,由武术教头号召成立
“黄坡镇在历史上是一个人口密集、店铺林立的商埠,以制作烟花爆竹闻名,曾是闻名遐迩的‘炮竹之乡’。但火患严重,时有死伤。”近日,黄坡镇沙岗志愿消防队负责人向记者讲述,1891年,在黄坡武术教头袁如龙的号召下,黄坡镇组建起了一支民间义务消防队。队员由群众自发参加,平时务农务商,一旦发现火灾,以鸣锣为号,青壮劳力当先,男女老少全体出动扑救。
在黄坡沙岗的广福庙简记中有一段记载:从清代以来,便是沙岗义务消防组织所在地,为扑灭火灾火警,保护黄坡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队成立初期就有信号组、器械组、后勤组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光绪17年,由居民集资,从粤东省城广平安老店购买3辆 “救火机”和一批用藤织制的消防员安全帽、铜制水枪及铜锣等消防器材,百年来“闻火而动”保护黄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984年经县公安部门批准,正式注册挂牌成立“吴川市黄坡镇沙岗义务消防队”,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家园继续奉献。
12月7日,沙岗志愿消防队队员在火场救援。
赴汤蹈火,诞生了无数英雄故事
沙岗志愿消防队世世代代发扬“自立创新、艰苦奋斗,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百余年如一日投身到消防事业中,诞生了无数的英雄故事:1980年12月,黄坡镇友谊路一民房发生大火,沙岗消防队接到火警后,队员们迅速赶赴现场奋不顾身地扑救。当时,县劳动局黄坡调配站负责人邓超一马当先,当他爬上窗台时不幸摔落牺牲。事后,省政府追认邓超同志为烈士。2007年2月,黄坡镇供销社家属楼发生火灾,报警锣声响后十五分钟,50多名义务消防队员就集中携带器材赶赴火灾现场,队长梁土兴同志不顾生命危险,爬上竹梯,用铁锹砸开窗户,将3名被困人员逐个从窗户里面救出。2014年1月,黄坡镇某中学附近一商铺发生大火,义务消防队紧急出动参与扑救,与吴川消防官兵一道将大火扑灭,成功救出一家五口等……
自重建来,沙岗志愿消防队扑灭各类火灾200多次,涉及10个村,出动万余人次,成功搜救30多人,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沙岗志愿消防队的消防水罐车。
服务乡邻,逐步走向专业化、正规化
据沙岗志愿消防队负责人介绍,该队制订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先后建立队长职责、队员职责、财务制度、值班制度、器材管理规定等。在吸收新队员时要考品德、写申请,再经全体队员讨论表决通过;入伍后,要进行强化训练,让队员掌握过硬的灭火作战技能。队里还采取量化管理与质化管理相结合,给每个队员制定了训练目标和计划,进行定时、定量、定标,还根据辖区情况,制定灭火预案、绘制水源、道路平面示意图等。他们定期请吴川市消防大队给予业务指导或派员进驻消防大队进行集训,定期与消防官兵开展联勤联训等。通过严格的训练,这支队伍向专业化、正规化、军事化逐步转变。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拥有了2辆消防水罐车,3台消防泵浦,1000余米消防水带及相关辅助设备,制度完善,组织严密,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人数已达280余人,名单均造册登记。
作为一支集“义务消防、治安巡防、抢险救灾”三位一体的基层平安建设队伍,沙岗志愿消防队在火场上与火魔作斗争,在洪涝、台风等灾害面前制定各类应急预案,积极与吴川市消防大队等部门联动,提高了作战效能。他们还组建治安巡防队,日夜巡逻放哨,提醒居民防火防盗,积极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和治安巡防队员进行消防业务培训,全镇范围推行巡防消防一体化和“保消合一”模式,承担防火巡查、扑救初起火灾和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职能,对社区和单位开展防火巡查,对各街各户进行宣传教育,多年来延续着“闻火而动”、守护街坊人身财产安全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