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廉江青平镇,供电人员正在检查橙园内的电箱。 通讯员 陈其勋 摄
眼下,在橙乡廉江,滚滚红橙挂满枝头。在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橙园里,跳动着一抹亮丽的蓝色,这抹蓝色,就是供电人为滚滚红橙默默奉献的色彩。
在廉江青平镇供电所,已经有20多年“电龄”的老供电人曹镇,从90年代的“一户一表”规范管理,到近年改善老旧线路、提升供电质量,他见证了橙乡用电的可喜变化,如今单是在红江农场就有50多个台区(一台变压器的供电范围)。曹镇兴奋地告诉记者,明年高桥、车板和红江农场三地都将建设变电站,服务更大范围的橙园。
15日,湛江第100座投产的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20千伏亭仔变电站投产,主要服务于湛江地方发展,也使得廉江成为湛江地区首个拥有两座220千伏电压等级变电站的县级市,优化廉江当地电网网架,为橙乡带来硕果累累的财富。
“需求式设计”服务橙农
去年以来,廉江供电部门为廉江红江农场开展“需求式设计”—— 按照湛江供电局“一镇一册”的电网规划方案,创新农村电网建设模式,推行由村委提出改造升级需求,经村民代表、村委、镇政府确认后再申报立项的工作流程,推动项目申报立项由“供电侧”向“需求侧”转变,走出了一条政、企、民深度联动的新路子,真正将用电需求落到实处,整体高规格设计用电系统,升级改造电压线路,更好地服务橙农用电需求。
今年,廉江青平镇新增报装的、用于橙园生产的户数多达420户。如今在廉江的现代化橙园里,无论是灌溉、打药还是施肥,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
在廉江,农民的橙园要用电,都会到当地供电所报装。供电人员到现场勘查后,根据其用电需求或安装线路,或加装变压器,保证电压质量。即便是在偏远的山区,供电人员也会不辞劳苦,免费拉电线进果园到户,为廉江橙农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用电难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供电所的服务队主动上门服务,检查户内拉线规范化等,发现问题当场处理,及时消除橙园内的安全隐患。
“电力就是生产力!”
“电力就是生产力!”红江农场负责人罗国强介绍,今年农场迎来了丰收年,预计已投产的4000多亩橙园可收获5千吨红江橙。目前,农场基本实现用电覆盖,极大地降低了种植成本,为红江橙销往国内外增加了优势。
罗国强说,没有电是无法经营大面积的果园的,就好比现代人无法离开手机一样,果园通电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通电的果园和不通电的效益至少相差80%,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灌溉如果用柴油抽水机,消耗1000多元的柴油,还要四五个人的人工;如果用电最多耗费100多元,只需一个人完成灌溉。
红江农场另一负责人表示,眼下进入冬旱时期,果园施肥和灌溉都是通过管网,工人只要打开电箱开启机械,就能实现机械灌溉。
一位果农向记者表示,过去在农场灌溉,夫妻上阵要干两天的活,如今不用半天就能完成,靠的就是电力设施的完善。
“要培育红江橙精品,打造中国知名品牌,特别需要电力的支持,否则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罗国强说。
“电力先行”助推经济发展
经济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廉江供电局以“做强电网支撑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积极推进电网建设,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据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廉江市2016年配电网基建项目总数为346项,是湛江市各区县(市)电网建设项目最多的区县(市)。
“市政府规划到哪里,电网就提前规划建设到哪里”。今年以来,为了切实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廉江供电局针对目前还存在的线路、配变重过载,低电压台区末端线路低电压等用电问题,进行精准升级改造,不断做强电网。截至11月底,已新建、改造10千伏中压线路124.55千米,低压线路1513.27千米,满足地区未来负荷发展,让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永久用上“舒心电”。
尤其是在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园、两广经济合作区(高桥镇)、廉江市垃圾发电厂、碧桂园等重点项目供电配套建设过程中,廉江供电局主动作为、加快建设,振华线、高桥线、海大线、鹤岭线等重点供电线路纷纷投运,起到“电力先行”作用,得到了廉江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专门送去表扬信。
在电网企业的不断努力下,廉江市用电量大幅增长,2016年1-11月累计用电量14.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25%,其中工业用电量6.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94%;农业用电量0.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