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键要在“贴近”二字上下工夫,既要贴近生活,也要贴近未成年人。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生活是德育的源泉,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是如今的未成年人内心敏感,接受新事物多、快,过于说教、形式主义的思想教育难以激起未成年人的兴趣。(12月19日《湛江日报》)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于“贴近”,要贴近生活,贴近他们的喜好,才容易被接受,才能收到实效,爱国主义教育同样如此。在信息化社会里,除了校园文化和家风熏陶,流行歌曲、影视作品等显然是青少年接触频繁的领域,也最容易引起兴趣、触动内心。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从这些方面入手,积极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日,一首老歌被一段现场视频带“火”了,迅速再度流行开来:某名人在港大演讲时问台下听众,人生启蒙歌是哪一首?有人回答是《我的祖国》,该名人紧接着问这歌怎么唱,场上很快响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歌声越来越大,最终变成全场齐声合唱。提问者可能意想不到,这首上世纪50年代影片《上甘岭》中的插曲,竟然历久弥新,广受在场师生喜爱。其实,我们只要静下心来欣赏,就能体会到许多老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为乔羽作词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如诗如画,旋律优美,给人如沐春风的感受。更难得的是,这些老歌不但格调高雅,还寄托着向往美好、催人奋进的家国情怀,如《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英雄赞歌》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远非当下一些无病呻吟的所谓“潮歌”所能比拟。《我的祖国》成为“网红”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只要引导得当,这些朗朗上口的“阳春白雪”也能在青少年中流行起来——在音乐课堂上,在文艺晚会中,甚至在K房歌厅里,都应该引领大众唱响“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用歌声抒发爱国情怀。
经典歌曲往往伴随影视作品而生,而许多影视作品本身也会对社会思潮、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前一段时间上映、广受好评的《湄公河行动》,去年的票房黑马《战狼》等电影,都非常生动地展示了勇气和忠诚的力量,热血而震撼地阐释了爱国主义内涵。当缉毒勇士深入密林与穷凶极恶的武装分子激烈交火时,我们紧张得屏住呼吸;当我军战士手持打空子弹的步枪发起刺刀冲锋时,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当武直10的机炮威严地指向敌人时,我们为之欢呼雀跃。即便是褒贬不一的影片《我的战争》,也使观众感受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气概。是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腔热血,都有一个强国梦,而军事题材影视作品是最能激发爱国情怀的,正如鹰击12的尾焰点亮天际那么灿烂夺目。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充分利用这些爱国主义素材,讲好英雄故事,使青少年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