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近日,兰州市对参加“环保视频会议”迟到干部当场免职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积极和消极的评价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有专家评论:“轻易地处理一个干部,人心冷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开一个会迟到就要免职,的确有些异于常态的严重了”云云……。其实,这是杞人忧天,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执纪,铁腕治吏,狠刹“四风”,把纪律挺在前面,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已经成为公务员队伍建设及管理的新常态。三令五申强调会风会纪,这些话说了千百遍,红头文件发得多如牛毛,车载斗量,效果如何呢,非常讽刺的是,在中央高度重视的工作当中,竟也有人迟到,其他会议中,一些官员找“替身”顶包开会,有人中途“溜号”“开小差”、有人打瞌睡会周公,有人玩手机、耍微信、接听电话、不仅无视会场纪律,交头接耳不认真听会,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迟到早退成家常便饭,又谈何领会会议精神,更不用说后续的贯彻落实了。
会风关乎着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用心不在焉的态度对待中央或上级的“视频会议”,本身就已经严重违反了党的组织纪律,在六中全会进一步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兰州市这次雷厉风行处理6名迟到干部,相信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拿得出让人信服的认定,也是符合国家公务员法和当地一些公务员管理办法的。我们对兰州市这种体现抓作风转变零容忍处理手段表示称赞,开会迟到的官员就地免职并不是权力“任性”。
矫枉必须正,不正不能矫枉。全面从严治党对干部要求越来越高,反“四风”贯彻得更坚决,对作风懒散,视纪律为儿戏,对于环境保护重要工作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精神懈怠、作风不实,又屡教不改的干部问责免职是完全正确的,此举可以起到杀一儆百,敲山震虎的警示作用。警钟长鸣,必有效果。
当然,就地免职不是就地正法“一棍子打死”,改过自新后仍会东山再起的案例并不是孤证。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干部。摘了几个不遵守纪律干部的“乌纱帽”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就地免职后干部任免规定的程序必须紧紧跟上来,全面从严治党也必须依纪依规,决不能以错误对错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性,只有这样,这种群体性就地免职的案例才会服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