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全社会倡导法治意识的背景下,公务员作为国家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者,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影响着行政效率的提高,影响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因此,公务员更需要树立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首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公务员要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法律知识,培养较高的社会主义法律素养,在思想深处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信仰,使之成为在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具体工作中指引和规范个人行为的基本观念。由于受几千年封建历史“人治”观念的影响,当前一些公务员还存在凭经验、习惯办事,法治意识淡薄,甚至出现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这也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有的人还没有树立起对法治的坚定信仰。公务员要真正做到对法治有信仰,显示法治公平,就要把对法律和法治的信念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去,融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杜绝违宪违法行为的发生,切实做到知法懂法,维护宪法与法律的权威。
其次,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一切行政活动的最终实施者,公务员执法权的运用要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做到依法行政,带动人们相信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从而提高全民对法律的信仰。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作为执法人员应该保持一定的克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采取一些合情合理的方式妥当处置,这样就可以避免肆意抗法和暴力执法现象发生。一个完美的执法过程,应该首先是要合法,其次要合情合理,再次是合程序。所以公务员要自觉投身法治实践、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完善法律法规,努力成为推进法制建设的先锋。
再次,加强法治意识培养,完善依法行政的培训。基层公务员是依法行政的直接实施者,加强基层公务员的法治意识培养,完善依法行政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要健全公务员依法行政培训的制度,如建立专题法制讲座制度、集中培训制度、到党校轮训等,使基层公务员通过学习培训,养成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习惯。要确立正确的培训原则和目标,也即是在依法行政培训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训基层公务员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基层公务员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