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一年,作为水库移民村的遂溪县城月镇红卫村迎来了40年“行路难”的大转变——一条1000米长的水泥路从村场直通县道北坡路,村民高兴地说:“政府帮我们圆了道路梦。”
昨天,记者沿着北坡路来到了红卫村及高古塘村路段,只见一条崭新的4米宽路面的水泥村道连接到县道,沿着甘蔗林伸向红卫村,骑着摩托车出入的村民都高兴地打起了“V”形手势:今年春节有路出入啦!
说起修这条路,村民无不感慨万千,修通了这条路,不仅让村民郁积已久的一块心病落地,也缓和了与邻村高古塘村的关系。
红卫村是1967年外迁来的移民村,现有人口300多人,长久以来,村民靠一条高低起伏、坑坑洼洼的泥路出入,雨天无法出行,晴天灰尘满天。“经常有村民孩子跌倒跌伤,农产品都运送不出去。”村民小组长全秀轩形容说,村民盼修路已久。2014年,村民每人出资2500元,加上政府扶持资金,村民决定把这条泥土路修建成6米宽的水泥路。但因部分路段要经过高古塘村的土地,修路一开始就遭到阻挠。经多方协调,修路改道,但仍有200多米通过高古塘村的甘蔗地,在土地对换上又“卡脖子”,1公里的路拖延了2年多修不成。
2016年5月,湛江市委领导在市信访局约访红卫村干部,了解情况后作出指示:各级政府部门要尽快协调化解矛盾,让红卫村民修成路。
城月镇政府立即成立调查处理协调小组,进驻两村协调,经多次做思想工作和协商,去年8月两村终达成村道建设土地对换、村道建设青苗补偿共识。同时两村握手言和,化解了历史积怨。
2016年10月,1公里长的红卫村出村道终于破土动工,高古塘村民积极配合,使这条“修不了”的路终于赶在2017年新年钟声响起前完成了4米宽的水泥路面建设。全秀轩对记者说,这几天就完成两边各一米宽的路肩建设,春节前一定能完成树木绿化等,全体村民都感谢市委领导及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使红卫村民实现了多年的“行路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