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麻章区城家外村 土地流转“转”富了全村

2017-01-13 09:25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赖寒霜 特约通讯员颜荣生

    开栏的话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放眼湛江大地,多少新风尚、新变化、新进步,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当前的湛江,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湛江人不懈奋斗,向着美好的未来再出发,其中又有多少寄望、多少期待?

    怀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本报选派优秀编辑记者分赴全市各地,深化“走转改”,开展“新春走基层”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下田间、进社区、走企业,希望能把一个个鲜活故事、一处处火热场景,把湛江这片充满希望、创造、活力、生机的热土最生动地呈现给您。敬请垂注。

    麻章区城家外村由一个贫穷村变成“机械村”、“打工村”。村民都说,变化始于全村土地流转,一转“转”成了富有村。记者昨日在城家外村看到,一条宽大的水泥路从县道连接至村场,村民风趣地说,要么在外打工,要么在村里打工,大家都可以红红火火过好新春了!

    在城家外村的村前田头,10多位村民正在收割富贵竹。当一捆捆富贵竹装上车运走后,花卉老板为村民发工钱,每人60元。“其实不辛苦,有空就到地里为老板的花木锄草施肥收花,就能为家里挣些家用钱。”54岁的村民陈秀琼抖了抖身上的水珠,笑了。

    记者跟随陈秀琼回到村里,只见一栋栋漂亮别致的小洋楼排列有序。水泥路两旁都种上绿树,装上了路灯。陈秀琼的家是一栋占地近20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这是‘打工楼’。”她说,村里210多户人家几乎都靠勤劳打工建起了楼房。

    陈秀琼介绍,城家外村1000亩土地于2006年统一流转,出租给几个老板建设花卉基地,村里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很多人干起了开铲机、推土机的工作,有些人还买了机械自己干,有时几十台机器隆隆地开回村里,很是壮观,所以被外村人起了个“机械村”的外号。年老的妇女则守在村里管理家务事,有空就到村前村后的花木地里打工,别小看,一个月也能赚个千来块,这比自己种地好多了。

    陈秀琼扳起手指给记者算了个数:土地统一出租后,丈夫和儿女相继外出打工,儿媳妇有空时也跟出去打工,每人一个月有两三千块收入,一家子月收入超万元,加上村里土地出租,到年底每个村民都有近千元“分红”。土地流转“转”出了村民的好日子。

    走到村道,村支书符华福带着记者参观村容村貌。他说,村子人多地少,以前很贫穷。10年前全村土地收归集体统一流转后,发展起了现代农业,近几年村民人均收入不少于万元,村民富了,纷纷建楼买车,村子还被评为省生态文明村,一切都在变,日子越来越好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