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记者从湛江市关工委了解到:经广东省关工委推荐并上报中国关工委、中国少工委,赤坎区寸金街道九二一社区校外辅导站最近被提名为全国“五老牵手红领巾·共圆美丽中国梦”活动示范单位。
“知到这个消息非常振奋!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和更多人的支持,充分发动全社会力量、资源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共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今年已经75岁的该辅导站站长陈华才,是寸金街道关工委原主任,1997年退休之后,20年如一日投身于关心下一代事业,谱写出夕阳红的美丽新篇章。
■关心下一代 公益辅导站已办8年
九二一社区地处赤坎老城区,低收入的困难家庭以及留守流动儿童多。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顾不上,或文化低帮不上,或家境差理不了,从而忽视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造成部分少年儿童无心向学,成绩差,好上网,过去三五成群到处游荡,有时甚至争吵打架,破坏公共设施。
作为一名热心的老关工,陈华才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为了让家庭困难的少年儿童得到健康的成长,2009年他带头在九二一社区办起了公益性的校外辅导站,并在辅导站成立了红领巾补习辅导班。
辅导班初办时,全部由“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担当辅导员。但在长期实践中,“五老”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陈华才等人与时俱进作了改革创新,利用辖区内高校多的资源优势,请岭南师范学院、海大寸金学院等大学生志愿者来担当辅导员,并联系学校、家长促进辅导,原“五老”单一的辅导,融入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收到显著成效并形成长期稳固的机制。“五老”服务青少年的工作模式拓展为多种结合的联动,打造了大关工工作的架构。
■创新方法,丰富形式 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护航
住在英勇路的居民欧先生、李女士夫妇俩均无固定职业,生活收入时有时无,很难供其孩子读书。陈华才了解情况后,为欧家孩子联系了学校,与其结对帮扶,每个学期都资助学费,帮扶欧家孩子顺利完成了学业。陈华才还组织通过开展“写一封信”“写一张心愿卡”“写一篇文章”等活动,让困难儿童把自己的想法或心愿表达出来,由此了解孩子们的思想状况,并尽最大可能完成他们的心愿。
例如,针对“快乐过生日”的心愿,九二一社区定期每月一次为本月出生的贫困儿童举办“生日欢聚会”。在贴心服务、真情关怀下,辖区的贫困儿童“人穷志不穷”,他们自尊自立自强,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了温馨良好的社会环境。
陈华才介绍,补习辅导班是利用校外时间,免费为困难家庭小学生进行补习辅导。针对每个补习的小学生,要先向家长了解在家庭表现,向学校班级老师了解学习情况,掌握好学业和品质道德的基本现状,然后由关工“五老”与高校志愿者大学生,“一帮一”进行有的放矢的补习辅导。具体运作是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下午放学后补习辅导孩子完成当天的作业,并解答难题;周末和节假日补习辅导完成作业后,组织学生搞环境清洁,访问孤寡老人等,带领孩子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补习过程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例如定期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引导他们学习和做人,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法制观念结合起来,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每期都把心得贴在学习园地墙上,对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
■继续关爱孩子 打造社区温馨大家庭
“要身退心不退,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继续服务社区和群众,积极为社会发挥光和热!”
退休20年来,陈华才不计个人得失,积极投入街道的各项工作。2009年至今,他常组织志愿者帮助辖区青少年补习或者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工作成绩显著。在“创卫”时,他发动30名老同志担当义务市容环卫监督员,配合街道社区每天上街积极工作,被评为创卫先进个人。如今,陈华才又带领老同志投入“创文”工作中,在辖区内奏响了一曲曲赞歌。他曾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十大道德模范”“优秀爱心志愿者”“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赤坎区十大好邻居”“湛江市创卫达人”等荣誉,他的家庭被赤坎区评为“绿色家庭”,本人多次被评为市、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并获“广东好人”“湛江好人”光荣称号。
从2009年至今,九二一社区校外辅导站工作形成了常态化,不断打造升级版,关工+义工+社工携手努力,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教结合”机制,社区的学生发生了重大变化,爱学习、讲文明、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学业成绩好、品质道德好的学生。该公益项目引起社会各界人士高度关注,常收到热心人士捐赠帮助解决贫困小学生学习、生活,还利用社会赞助资金进行旧房改建,从而有了永久的活动场地,实现了良性循环,“我们会继续坚持下去,让这里成为社区孩子们温馨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