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各地多处雾霾,唯独湛江空气质量属优,‘洗肺之城’名不虚传。”日前,岭南师范学院教师叶海波谈及湛江旅游的话题时,第一句就蹦出这样的话。(2月7日《湛江日报》)
7日,《湛江日报》A03版面内有三条报道:头条是一则摄影报道,红日照进港湾,海鸥与晨曦共舞;旅游达人盛赞湛江时时处处皆风景,“洗肺之城”名不虚传;到湛江过大年的洋媳妇杰茜卡对湛江的印象是“扑面而来的是温暖而略带微风的新鲜空气,让我真想在这呆上几个月”。三条报道所叙之事不同,但都充分展现出当前湛江的一大特点——和谐,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和谐。而这“和谐”,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湛江打造宜居名城所需坚持的一大基础。
红日照港湾,海鸥舞晨曦,好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每年,候鸟都会准时到湛过冬,这是候鸟对湛江生态环境的自然选择,是湛江人的自豪。连对自然生态环境十分“挑剔”的候鸟尚且觉得湛江宜居,更何况居住其中的人?因此,湛江人分外珍惜这份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旅游达人盛赞湛江“洗肺之城”名不虚传,表示要大力推荐湛江旅游,则很好说明了和谐生态环境给城市旅游业所带来的“红利”得到有效释放。特别是近年我市大力促进“冬休到湛江”,所凭借的不仅是湛江暖冬的气候,更重要的是湛江和谐绿色的生态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才能打造出世界顶尖的冬休养生基地。
最后,洋媳妇对湛江的印象则充分说明,和谐生态环境对吸引人才回流定居同样充当着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国内一些先发展城市雾霾扬尘等频发背景下,湛江人守护着的这片“湛蓝的天,湛蓝的海”就显得尤为珍贵。越来越追求健康生活的现代人,会把湛江广阔的绿色发展前景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定居的重要考虑条件。
上述三条报道,可以说是湛江和谐生态环境对候鸟、游客和干事创业者所展现出的不同角度的吸引力,而这些吸引力的背后,均是湛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湛江、绿色湛江上所作出的努力。
近年来,湛江着力“五城同创”和“三个城市”建设,特别是在赤坎金沙湾社区先行先试“三个城市”样板区,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三个城市”建设。落实脚印城市建设八大行动计划,建成金沙湾风雨走廊;动工建设人民大道鼎盛路口立交;新增200辆新能源公交车、新开通公交线路6条;建成公交智能互动式电子站牌,申报建设公交都市。编制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加快海绵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推广金沙湾示范区经验,全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设循环城市;落实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任务,支持产业园区创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彻底清查、充分利用批而未供、闲置存量土地,拓宽用地空间,提高用地效率。继续推进赤坎金沙湾“三个城市”样板区建设。另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实施蓝天保护、碧水重现、固废治理、绿化提升、宁静再造和市容环境六大工程。这一项项细则的明确,便是要在“和谐”二字上大做文章,总结湛江在绿色发展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加以巩固和发展。
只有始终坚持“和谐”理念,才能打造出一流的宜居名城。当前湛江,正着力加快深入推进“三个城市”建设,在低碳循环经济、绿色生态发展等方面占尽先机。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推进落实,就一定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进一步释放“和谐”的能量,打造出让子孙后代自豪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