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面貌!回来过年的雷州市雷高镇迈生村的村民欣喜地发现,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落后小村庄,在湛江市水务局、湛江市水务集团驻村工作组工作人员的忙碌张罗下,短短大半年的时间,换了新面貌:1.2公里的硬底化道路崭新宽敞;一排排整齐的路灯为夜晚回家的村民照亮了回家的路,彻夜通明;水塔建起来了,以后不再“守着水库挑水喝”;在建的迈生村文化广场成为了村中的“后花园”;村中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也即将建起来……(2月13日《湛江日报》)
通过精准扶贫,一个原本落后的小村庄换了新颜,通水通路建项目……从报道中可看到,扶贫工作队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精准帮扶迈生村脱贫,改善基层群众的生活,用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善若水,水润万物于无声。友善是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的外化体现,是稳定社会秩序的伦理基础,是维系社会和谐的道德纽带,也是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当下,社会成员之间从接触到相识,从相识到相处,处处可见友善。对人礼让是一种友善,热心助人也是一种友善。扶贫工作队驻点基层,进行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地做好扶贫工作,真情帮扶基层群众,也是一种友善。
精准扶贫生动诠释了“友善”,而“友善”实则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应有之义。扶贫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精准扶贫要做到精准,做出实效,必须要求工作队“友善”地走进乡村、走进群众,如此,才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才能精确地作出精准扶贫的工作规划。同时,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怀着一颗“友善”的心,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交流,用心去改变,如此,才能获得基层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另外,“友善”的精准扶贫更有利于“扶心”。“扶心”,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树立坚决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外界的帮扶是重要推力,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在给予贫困群众物质上帮扶的同时,还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促使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的被动走向“我要脱贫”的主动。如此,贫困群众才会积极主动学知识、学技术,寻找合适的致富路,最终摘掉贫困帽。“友善”的精准扶贫则更容易走进贫困群众的内心,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防止形成“等靠要” 的思想。
“友善”是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期望港城涌现出更多“友善“的精准扶贫,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地帮扶贫困群众,让其生活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