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明确功能定位 优化发展水平

2017-02-20 11:1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易青

推动北部湾城市群规划建设,为广东尤其是粤西地区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机遇。国家颁布实施的《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北部湾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推动粤桂琼三省(区)协同发展共建国家新增长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依托经济新形势的发展,笔者认为湛江要明确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定位,深化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和资源互补,利用湛江现有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优化发展水平。

一、确立湛江城市功能定位,加快建设步伐

湛江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湛江港拥有东海岛、硇洲岛和南三岛作为天然屏障,成为优质深水良港。雷州半岛独特的组合资源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支撑潜力。根据湛江地理位置、海洋和半岛资源的巨大优势,确定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聚焦产业强市,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坚持蓝色引领、“双化”驱动、市县并进、对接珠三角、联动北部湾,全力推进“三大抓手”,坚决守住“两条底线”,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探索建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统筹规划城市建设

要抓住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这个定位,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探索促进城市(镇)群发展的新思路,整合资源、激活要素,从观念、体制、机制、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全面实施创新;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创新区域合作和统筹区域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城市群的特色经济。加快湛江城乡一体化建设,拉大城市框架,扩张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不断增强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需要统一认识,立足全局,统一规划。因此必须做好区域城乡规划的衔接,做到既各自功能明确,又相互协调,实现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统筹考虑湛江与周边城市的关系,才能构建“交通共联、产业共兴、环境共建、社会共享”的大城区。以全面增强湛江中心城区在环北部湾区域的集聚力、辐射力、引领力为着力点,力争在建设环北部湾临港产业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区域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科教创新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康体运动中心、会展博览中心等十大中心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中心城市集散功能

合理的城市布局有利于缩短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空间和时间,提高城市效益。因此要以打破要素流动瓶颈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功能。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自然条件,做好城市居、工、商等各功能分区,使城市布局更趋合理。立体的交通网络是后发地区实现工业化的前提。要不断加大城市交通投资力度,把城市交通融入区域大交通,畅通连接四周城市的交通网络,逐步实现集公路、铁路于一体的综合性立体交通运输系统。构筑区域内各县、市、省间的快速交通网络;构筑粤西地区辐射周边的现代公路网络;构筑以湛江市为中心的城际交通网络。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湛江市按照“坚持适度超前、立足服务发展、突出集聚辐射、立体协调成网、全面升级提速、均衡绿色共享”的要求,构建“三环四通”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形成环北部湾交通枢纽中心,打造环北部湾两小时经济生活圈。重点是推动陆路交通高速化网络化,建成深湛高铁、合湛高铁,完成东海岛铁路、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云湛高速公路、玉湛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开平至湛江段扩建工程,以及东海岛至雷州高速公路、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南三岛环岛公路等内环快速路。

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打好“民生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原则,以创造方便、优美、宜居的群众需求的生活环境为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简单地说就是实施三个工程:一是实施“安居工程”,解决群众住房难;二是实施“畅通工程”,解决群众出行难;三是实施“民心工程”,改造和新建广场、绿地,建设文化体育场馆,打造山水园林、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四、大力推进产业集聚,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

依托现有的经济园区,依托已形成的产业优势,牢牢把握好重大战略机遇,着力打造工业园区。在工业项目建设方面,抢抓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和省支持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的机遇,重点打造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产业“航母”。以建设工业园区为载体,通过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引导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做强湛江产业转移园主园区,实施“一县(市)一园区、一园区一主导产业”战略,打造县城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按照“现代化、集约化、特色化、循环化”的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园区功能、合理摆布项目,统筹推进园区规划、土地收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加快打造产业集聚平台。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政策要突出对优势行业的扶持,突出对行业龙头企业的培育,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拉动就业。湛江要做大特色水海产业国家农业科技园,启动100个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和10项关键技术攻关、10个国家海洋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基地项目,建设5个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动工建设湛江工业技术研究院。做好与国家政策的对接,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资本转移,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门人才,吸引更多要素参与湛江的开发建设。

五、扩大开放合作,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

当前,随着钢铁、炼化、林浆纸“三大产业航母”的顺利推进,东兴炼油200万吨柴油技改、渤海菜籽加工等重点工业项目的竣工投产,湛江临港产业特质也越来越明显,开始形成“前港后厂、前港后库”的临港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湛江钢铁基地建设,打造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精品钢基地。培育石化产业“航母”,打造国内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壮大造纸产业“航母”,依托晨鸣纸业,打造全国最大的纸浆产业基地。支持冠豪高新纸业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以更灵活的资源配置、更优质的政务服务、更良好的投资环境,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

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推动湖光岩、金沙湾、三岭山、鹤地银湖、天成台等景点创A升级,打造吉兆湾省级滨海旅游集聚区,以“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为重点,多元开发海岛度假、游艇基地、水上运动、生态休闲等旅游产品。

六、加速发展现代物流,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功能

物流业作为各产业之间的重要纽带,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直接关系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想方设法建设一个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现代化物流园区,要选准突破口,做好与国家政策的对接,获得国家资金政策扶持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周边、辐射四省。整合和优化现有物流资源,完善中心城市功能。目前,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区的大流通条件基本具备,冷库、中央储备、车检场、进口水果检查场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政府要全力支持北部湾园区的建设,使其真正建设成为面向全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流通中心、农产品的集散地和“南菜北运”、“北菜南运”的重要枢纽和桥梁。

七、共享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打造“和谐”湛江

湛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稳定两手抓,着力推动和谐、幸福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一是深化法治改革。努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落实、促发展。积极开展行政、经济、社会、文化等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通过改革增创发展新优势,逐步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开放开发的体制机制。二是强化基层治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干净干事氛围,带动全区干部群众,上下一心谋求发展。三是关注民生和谐。加大民生及社会事业投入,突出抓好民生实事,坚持每年安排“十件民生实事”,持之以恒推动民生改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系中共湛江市委党校理论信息室副主任,讲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