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学校上课铃声响起,学生“开学消费季”的大幕同时拉开。特别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等贵重物品被不少大学生列到购物单上,有的是新添置,有的则是“更新换代”。每年的此刻总有不少学生相互攀比,追求名牌,甚至一掷千金,完全超出家庭或个人实际购买能为。笔者曾在一手机店看到,一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盯着一款四千多元的手机,软磨硬缠要老妈子买下。当妈的最后只得掏出银行卡买单。笔者当时就想,一个学生非要用这么高档的手机吗?这是去读书还是比阔斗富?
学生们花的是父母的钱、自家的钱,别人似乎无权干涉。但是,一味追求高消费,盲目购买一些不实用或超过自己消费能力的用品,会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带来不利影响,对他们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中国老百姓过日子,历来有个好传统,不论贫穷还是富有,都注重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过日子。如果花钱随心所欲,月月入不敷出,无异于败家。大学生盲目消费,可以满足一时争强好胜的虚荣心,但失掉的却是勤俭节约的好品行,丢掉的是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如果家庭条件好,讲究一点也未尝不可,但如果形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对家庭的财富也是一种浪费;如果家境一般,甚至处在贫困水平,花钱购物更应谨慎把握,要多想想父母的艰辛,多想想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多想想如何把有限的钱花在关键之处。
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走向学校和社会,开始独立生活,此时的开学消费教育尤其重要。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学生便要独立担负起资金的支配和生活的打理等。父母要给孩子上好理性消费教育课,可和孩子共同商量,将需要购置的用品开列清单,在多个同类型产品中反复比较,选择实用耐用经济型的,而非价钱昂贵的高端品牌货,做到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购买各种生活用品,确保合理消费,自觉养成良好的消费观。
在开学消费这堂启蒙课中,要放手让孩子去自我锻炼。这堂课不仅要有经济独立的内容没置,还应该有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独立的要点要义。学生家长要加强对孩子消费观念的培养,教育引导孩子自我调配,自我把控好,量入为出把好用钱关,切莫剥夺孩子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机会。
大学生的开学消费每个学期都有,每个学生都会碰到,这同样也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人生成长课。广大家长和学校不妨将开学消费作为历练孩子理性消费,塑造品行的好机会。要注重在宏观层面上把控好消费总量,让孩子对“有计划地开支”入脑入心,同时相信自己的孩子能科学合理用好每一笔钱。对于大学生而言,要做到理性消费,不攀比,不挥霍,珍惜每一分钱,切实认真把“开学经济”思路整理好,做好自身理财的功课,才能在成长成才道路上走好走稳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