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村岩溶地面塌陷现状(已回填)。
今年1月下旬至2月初,廉江市新民镇平塘村、新塘村农田发生了地面塌陷。为查明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近日,广东省湛江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会同湛江市矿业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廉江市国土资源局有关人员到事发的两条村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并及时提出治理措施。
新塘村岩溶地面塌陷现状(已回填)。
记者在平塘村看到,地面塌陷发生于该村的乡村道路及农田之间,塌陷平面上呈近椭圆形,长4.5m,宽3.5m,塌陷坑深度约8m,现已回填。而在新塘村,塌陷位于农田中,塌陷平面上呈圆形,直径1.3m,塌陷坑深度约1.2m,现已回填。该处塌陷规模小,塌陷处没有种植农作物,经济损失小。
廉江市国土资源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塌陷发生后,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立即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并组织人员及时回填塌陷坑。
调查小组人员在现场调查。(图片均为通讯员 陈秋红 摄)
经现场调查后,湛江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郑王琼总工程师向记者及当地群众解析了地面塌陷发生的原因。郑王琼表示,调查区处于浅覆盖岩溶区,上部覆盖层为冲洪积层、残积层等,区内岩溶发育。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岩溶水两类,岩溶水含水层上覆孔隙水含水层。两者水力联系较密切。在自然因素(降雨或季节变化)或人为因素(抽取地下水)作用下,地下水水力条件发生改变。在水动力作用下,在灰岩与上部覆盖层接触面上,不断淘空上部的土体,使上部松散土层不断崩落而形成土洞,随着水动力的长期反复作用,土洞不断的发育、扩大,其顶板逐渐变薄;同时随着地下水水位降低至发育于灰岩中的溶洞顶板之下,造成溶洞顶板承载力减小。当溶洞或土洞的顶板承载力小于上覆岩土层的自重压力和上部荷载时,就会发生岩溶地面塌陷。
根据岩溶地面塌陷的特征,调查小组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平塘村的塌陷在村道与农田之间,为防止影响行人及通行车辆的安全,建议挖开该路段,采用块石和粘性土对塌陷坑回填并压实后重新修建该路段(路面应配置钢筋),也可采用灌浆法对地下洞体进行充填处理;新塘村塌陷发生于农田中,规模小,直接使用粘性土回填即可。专家们还向当地群众宣传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