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走近民俗“下火海”

2017-02-26 12:45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文/图 本报记者吴文康 通讯员李广用

表演者通过“火海”引起火花四溅。

现场舞龙表演。

参加下火海的人们敲锣打鼓绕着火场巡走。

    说起湛江的民俗,人们常常想到飘色、人龙舞、傩舞等。其实湛江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民俗就是雷州的“下火海”,该民俗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雷州话传承人,81岁的蔡山桂介绍,“下火海”是雷州地区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下火海”是用木柴垒成中空的锥形柴堆,当篝火烧成一堆发红的火炭后,表演村民轮番踩着滚烫的火炭快速通过,火炭被踢得火花四溅,场面相当震撼。

    23日晚上6时许,记者赶到雷州白沙镇官茂村。在“下火海(当地人称排火场)”将要表演的场地上,早已人头攒动。不久,“下火海”开始了,伴随着锣鼓声的响起,篝火被点燃,篝火熊熊燃烧。

    次日凌晨1时30分,篝火已经烧成一堆发红的火炭。数十个身穿黄色运动衣的年青人围在火旁激烈地敲锣,不时振臂呐喊。在最为重要的“下火海”环节前,火场被拢成尖堆状,接着由两名村民赤脚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来回快速踩过火场,紧接着其他自愿参加的村民纷纷赤脚快速通过火场,直至将火堆踩平、踩散。此后,各家各户用草纸卷筒在火场取“火种”带回家点灯。

    雷州市文化馆馆长、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杨赞介绍,“下火海”民俗不仅反映了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愿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怕困难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伟大精神。该民俗对研究雷州半岛先民发展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雷州市还为该民俗提交省级非遗的申请。为推动“下火海”这一民俗,当地还邀请文史、民俗专家,走访当地民间艺人,对“下火海”的深厚底蕴进行挖掘整理,尝试进行安全、交替等多种形式的新型“下火海”表演。相信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下火海”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