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张善和 摄
引言
“走长江,看珠江,最美最美还是故乡九洲江……”千百年来,九洲江奔腾不息,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勤劳的橙乡人民用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农业辉煌——
廉江市先后获得“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县”、“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广东省现代农业示范县”等荣誉。2013年和2014年,廉江市又先后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该市农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强农业、富农村、惠农民。廉江是农业大市,在过去的2016年,廉江市农业总产值175.5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1%。其中,该市的农业产值94.61亿元,增长2.9%;牧业产值39.28亿元,增长3.5%;渔业产值27.74亿元,增长7.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39亿元,增长3.3%。
“从事农业工作必须像牛一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廉江市农业局局长黄木忠说,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橙乡大地播下了绿色的希望,同时也收获了金色的果实。如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廉江市将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稳定粮食生产,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专家将科技送到田间地头。廉农 摄
现代农业示范“显成效”
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新型农民为主体,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域,具有产业布局合理、组织方式先进、资源利用高效、供给保障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的特征。
2016年,廉江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绩喜人——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农业服务支撑体系进一步强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效转变,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高。
廉江市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示范区项目建设。其中,茗皇茶建成了1000多亩金花茶基地,岭南红橙建成了5000多亩的红橙基地,湛绿农业科技建成了2000多亩肥水一体化蔬菜种植大棚基地,山雨生态食品建立了6000亩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孵化园以及200亩的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基地,并配套建设农产品储存冷藏物流基地,有效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种植和养殖,形成上游规模化集约种养,中游农产品深加工、下游线上线下销售的产业链条。
同时,廉江市还精心组织实施“政银保”项目,从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中安排4000万元用作政银保农业贷款资金,鼓励银信部门积极向农业企业贷款。目前,该市银信部门已向农业企业贷款2.35亿,未来预计将撬动近10亿元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有效破解了农业融资难的问题。
规模化的大棚叶菜基地。廉农 摄
农业农村改革“展活力”
廉江市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进一步激发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一方面,该市稳步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作为全省试点县之一,廉江已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将代表城郊型、平原型和山区型的石城镇荔枝坑村、横山镇曲塘村、和寮镇西埇村作为试点村,率先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并将124.92万亩承包地按照城郊型、平原型和山区型分为三个标段进行公开招投标,最后选定了三家技术公司负责该市农村土地确权作业任务。目前,廉江市全市已收集资料农户总数219286户,完成任务总数90.8%;与村民签订承诺书216391份,完成89.6%;已开展个313个村委的外业指界工作,实测面积109万亩;已有67个村委会开展测绘成果公示,公示面积21.5万亩。同时,该市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也在逐步开展,对已完成土地确权目标任务、流转面积较大、符合条件的种植大户、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为农业加快发展注入新动力。
另一方面,该市继续抓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目前,廉江市346个经济联社和3962个合作社已全面完成三资清理任务,100%完成开设账户,共清理出农村集体资金3.02亿元,资产27.48亿元,资源82.7万亩,债权2918.21万元,债务7824.15万元,经济合同2743份。同时,该市已建成的一个市级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平台和一个市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含三个街道办镇级交易平台)和18个镇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保持正常运作,全市通过三资交易平台完成了105宗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总标的额达2492.63万元,成交价平均比底价高出20%。
预冷挑选加工北运菜。廉农 摄
农业科技推广“化成果”
廉江市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紧扣特色,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廉江市切实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设施建设和管理,去年全面完成了18个基层农技推广站办公设备采购和办公业务用房改造,确保每个站都有独立办公场所,有现代化办公设备和科技设备,部分农技站建立了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为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通过加强管理,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有效技术服务,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该市还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根据该市农业生产和作物布局,确定水稻、花生、蔬菜、水果、茶叶、水产和畜牧七大产业为主导产业,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和尊重农民意愿,选定永丰优9802水稻、廉江红橙、妃子笑荔枝、巴西香蕉、仲恺花1号花生、双青12玉豆、丰产六号豆角为七大产业主推品种;选定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荔枝高产栽培技术、廉江红橙早结丰产技术、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13项技术为主推技术。
同时,廉江市还做好科技示范带动,加快新品种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该市遴选了106名技术指导员,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培育了1065名科技示范户;再通过核心农户的示范带动,提高该市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如今,廉江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5%,共辐射周边农户2万户以上。
廉江市还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去年该市共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533期,培训农民12.8万多人次,接受技术咨询人员20.5万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24万多份;还聘请了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的专家教授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到各镇及示范片巡回指导,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村技术骨干。
新型农业经营“育主体”
从新型职业农民到家庭农场、从种植大户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再到农业龙头企业等,廉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步伐明显加快。如今,该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主要力量。
一方面,廉江市围绕“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思路,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16年,该市拥有湛江市级农业农业龙头企业12家(新增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增1家);家庭农场发展到4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55个(新增96个),专业合作社成员增至7781人。据统计,廉江全市产业化组织从业人员2万余人,固定资产总值超15亿元,年销售收入6.95亿元,生产基地面积6.98万亩,带动农户21万余户,使农户从事产业化收入逐年增加。
另一方面,廉江市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粮油糖、蔬菜、水果、茶叶、畜禽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推进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及配套能力建设。例如广东湛江山雨生态食品公司、广东茗皇茶业公司、广东岭南红橙公司和湛绿农业科技公司等龙头企业,就分别承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和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孵化园等项目,分别建成了6000亩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孵化园以及200亩的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基地、1000多亩金花茶基地、5000多亩的红橙基地和2000多亩肥水一体化蔬菜种植大棚基地。红岭荔枝专业合作社、日升荔枝专业合作社、茗上茗茶叶公司、湛绿农业科技公司等经营主体分别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带动和提高全市农业高标准化生产比例。
同时,廉江市还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水平,创建优势品牌,提高市场效益。目前,该市拥有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0个,省级名牌产品13个,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志(LOGO),廉江农业的品牌走向国内外。该市还加大对“菜篮子”生产基地的扶持力度,全市共培育8个省级“菜篮子”生产基地,品种涵盖蔬菜、水果、茶叶畜禽等优势特色产业。
农副产品流通“拓渠道”
廉江市通过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等,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该市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营销服务网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农产品营销市场,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建立稳定长期的营销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积极申报各类品牌,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二是促进“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互联网及农村电子商务系统,在京东和天猫开设“中国廉江特色馆”,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并筹建跨境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销往国外。三是培育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现代物流,促进农产品销售。四是促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将旅游元素注入农业,发展观光、休闲、体验等。
如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廉江市将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稳定粮食生产,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