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三月,我市迎来“回南天”,墙壁“冒汗”、地面湿哒哒、电器电梯故障……近日,本报帮办工作室接到了多名市民的来电,吐槽“回南天”遇到的烦心事。如何应对潮湿天气?本期帮办为您一一解答。
潮湿天气,如何防止家电受潮?
记者文秋华
市民李小姐:“回南天”来了,家里很潮湿,我担心家电会漏电。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家电受潮吗?
回复:家电维修师傅王先生表示,“回南天”出现的时候,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地面都会“冒水”,电器及线路周围也容易受潮,因此容易发生电源短路。其中,最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的是开关插座和热水器。
对于开关插座,首先,市民可以对家里使用时间较长的线路、开关插座进行检查,发生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同时,应该保持电源插头、插座和开关干燥。另外,应该少用或不用拖线插头,以防止触电等事故发生。
热水器应该勤加清洁,尽量保持电源插头、插座和开关干燥。毕竟是家庭中危险系数较高的一类电器。不管是燃气还是电热水器,其使用寿命在6至8年,市民应该及时更换老化的产品。在“回南天”时尤其要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
电视开机后出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情况,这是因为电视机内部的线路受潮,一般电视预热半个小时左右后便会逐渐恢复正常。为达到防潮目的,市民可使用家用空调中的“除湿模式”,用抽湿功能抽走房内的湿气。
为有效防止家电受潮,电视、电脑、音响、微波炉等家电最好每天使用一次,通通电,让机器运作时产生的热量来蒸发空气中的潮气,保证家电的安全性能。另外,在使用之前可让电器先“暖暖身子”,使用吹风筒吹一下,让里面的水蒸气蒸发一下,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护电器。
墙体发霉该怎么办?
记者 张雅婷
海棠路周阿姨:我住的是旧楼,每逢回南天,墙壁总是湿哒哒一片,然后大面积发霉、发黑,看着都觉得难受。如果请装修师傅重新刷墙,估计要花掉几千块。请问有什么办法,能清除墙壁的霉斑?
创业路的沈婆婆:对于旧的小区,墙壁发霉是很常见的现象。当墙体已出现霉斑时,可先用干牙刷将霉渍刷走,再用软布蘸酒精轻轻抹擦,这样可以使墙壁干燥,阻止霉菌滋生。在霉菌不太严重的情况下,使用80%的酒精洗刷墙壁就足够了。清洗时要注意通风,同时戴上防护手套、口罩和眼镜,避免酒精落入眼睛里。回南天尽量少开窗,阳光普照时才可在中午那段时间开窗通气2个小时,达到通气干燥的效果。居住在海边湿度大,家里最好配备抽湿机,一周抽两次,如果没有抽湿机的也可通过开空调进行抽湿,或在家里放一些木炭抽湿,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墙体或家具有水汽出现,就应该立即用干抹布擦除。
电梯出错也是回南天惹的祸
记者陈凯杰 实习生张佩欣
最近一段时间,我市的“回南天”持续,湿漉漉的天气使得一些小区和学校的电梯故障频发。近日,我市某高校在上课高峰期发生了电梯故障困人事件,十几名学生被困半个多小时,最后在保安人员的解救下才安全从电梯里出来。据学生反映,教学楼的电梯故障最近次数频发,很多学生希望校方对电梯的维修和检查引起足够的重视。
记者从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科了解到,不少故障缘于空气潮湿致电梯门锁触点接触不良或开关跳闸。春季是湛江回南天气频发时期,空气湿度较大,对电梯电气设备影响较大,易导致门锁、内外呼按钮等电子部件接触不良出现故障。
工作人员表示,电梯最有效的避潮办法就是经常运行,因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也能驱散各种板卡及控制柜内的潮气。使用电梯单位务必确保有人值班,紧急救援装置也必须有效,接到搭乘者求救信号时要立即通知维保单位前来处理,同时安抚待救援人员的情绪。而维保单位要保持应急救援电话畅通。
搭乘者一旦被困电梯时应保持镇定,不要尝试徒手开门。应立即按轿厢内求救警铃或拨打维保应急救援电话,耐心等待专业人员救援。
医生教你预防“潮湿病”
记者李美霞 通讯员刘丽宇
当湿度增高时,会让许多市民感觉不适,许多人会缺乏自控力,烦躁不安,出现“潮湿病”。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李志文认为,随着气压的降低,人体的血压、血沉、尿量都会随之产生细微的变化,容易诱发相应的疾病。
对于不少女性来说,紧身牛仔裤是雨季的一个好选择,干脆利落,又能显身材。但是从健康角度看,穿过紧、不透气的裤子是不可取的。裤子太紧或材料不透气都会导致下体血液循环不畅,局部温度升高,闷热湿气无法散发。李志文提醒,女性清洗内衣最好不要和其他衣物一起放在洗衣机里混洗,潮湿、大热天少穿又厚又紧的牛仔裤或紧身裤,尽量穿棉质内衣;清洗后一定要晒干晒透;如果有妇科疾病征兆,要及时就医、按医嘱用药。
雨季,气压低,湿度大,天气闷热,这种特殊的气候变化,会令人体的不适感增强,情绪烦躁,容易发脾气甚至动手打架。李志文特别提醒市民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减少在家上网看电视的时间,多增加与好友的见面或电话联系。给自己营造舒适的环境,放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穿上明亮色彩的衣服、泡个舒服的澡、看本好书等。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绿茶和白开水。当感觉情绪不佳时,要给自己减轻工作压力。多注意身边家人、朋友的情绪,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症状严重的,应该送到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