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光伏发电,下方发展农业——徐闻县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探索“农光互补”生态发展模式,实现了工业、农业的互利共进和资源的最大利用。 (3月23日《湛江日报》)
23日,《湛江日报》以《让光伏板下每一寸土地都物尽其用》为题,报道了徐闻龙塘镇、南山镇等地以“农光互补”模式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的新鲜事。这种光伏板上清洁发电、光伏板下高效种养的发电新模式,处处透露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理念。
总投资30多亿元、总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年产值可达5亿元……这些数据无一不说明着徐闻所引进的13个光伏发电项目的发展前景是多么广阔。尽管报道中并未提及这些项目一年共可节约标准煤多少吨,又能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多少吨,还能节约用水多少吨,但从其投入及发电量,我们便可推算这一系列光伏发电项目的节能减排效果是十分乐观的。一直以来,湛江在加速发展中严守环境保护的“底线”,发展经济不忘守护“蓝天碧水”,这“农光互补”发展模式不仅在探索新能源绿色生产上取得突破,更是与湛江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除了在节能减排上有广阔前景,“农光互补”发展模式还解决了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的最大难题——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由于光伏板是架空设置在海滩边、水库面、盐碱地这些本就不大可利用之处,不仅避免了占用耕地对农业种养造成不利影响,还盘活了这些土地资源。选址于徐闻县龙塘镇迈胜水库的迈胜光伏发电项目,其所发展的“渔光互补”模式就是“农光互补”在湛江实践中的一个成功案例。该项目在水库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则放养鱼虾,“上可发电、下可养鱼”,同一空间就能有两份收获,这不仅极大地盘活了水库水面这偌大面积的土地资源,而且光伏板阵列还能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工业发电与农业种养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和谐共存、互利共进。可以说,这个项目在发电生产清洁能源的过程中,无形中就是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无形中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另外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报道中并没有迈胜光伏发电项目的现场照片,但从“清风拂过泛涟漪,鱼儿在光伏板下嬉戏畅游,不时从‘天窗’处探头外望,阳光从光伏板间投射下来,水面上光影浮动”的场景描写,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情景可能是很美的。笔者不禁憧憬着,在不久的将来,项目所在的龙塘镇可能会发展成为“阳光小镇”,以“农光互补”为特色,结合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打造集休闲观光、生态农业、科研教培、光伏发电于一体的工业旅游带,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从而实现“农光游互进”,最终建设成为一个以环保文化为内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特色,联动生态农业、绿色发电和现代服务业的全产业链融合型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