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日报 记者 欧丹丹 “光明村位于南三岛的东北面,村内土质多为盐碱沙地,村民大都有种植番薯的习惯。受益于日照充足和土质特殊,光明村的番薯口味佳、质量好,但由于没有合适的销售途径,村民无法通过卖番薯增加收入。”昨日,记者见到了来自佛山市卫计系统对口帮扶南三岛光明村干部曾润锋,这位90后小伙子,却用最短的时间让村里的贫困户收获了果实。
为了能够让光明村有机会走向外界迎来商机,为今后光明村的扶贫产业打下良好基调,他深入村内调查,及时向帮扶单位汇报相关信息,在帮扶单位的精准制导和光明村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光明村的番薯做宣传,通过网络销售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售卖番薯增加收入。
村民在挑拣番薯。记者 欧丹丹 摄
开通农产品微信公众号获取认知度
曾润锋告诉记者,此次番薯销售是光明村扶贫项目第一次落实,也是光明村的农产品第一次走向外界,产品的包装决定了能否抓住客户的眼球,同时良好的产品包装对于宣传和提高经济价值都有显著作用。于是驻村干部到网络搜集大量素材,结合光明村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出了光明村的番薯包装,确定了产品的logo和海报等材料。通过设计和包装,光明村的番薯由原来的1元一斤,变成了50元一箱(10斤装)的优质产品。
在2016年12月11日,一个关于光明村原生态农产品的微信公众号开通了,公众号推送了多篇光明村和光明番薯的介绍。曾润锋表示,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宣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认知度,而让每一位购买番薯的客户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产品的产地、性质以及品质,引起他们的购买兴趣是番薯销售的重中之重。
公众号开通后,湛江、佛山两地的干部和群众纷纷转发,光明村和光明番薯取得了大量的关注。在微信公众号开通后第四天,光明村番薯迎来了第一单500斤的订单,第五天,170斤的订单,第七天8000斤的订单,订单不断涌来。
聘请贫困户参与番薯销售,提效保质
由于番薯的订单在短短的4天内达到了8000多斤,如果单凭驻村干部和村委会的力量,无法及时将番薯送到客户手中,因此驻村工作队和光明村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聘请了熟悉番薯品质的贫困户加入到番薯销售团队中,为每一户贫困户制订了详细的工作内容。
经过分工,各工作小组按部就班,收番薯的小组仔细认真挑选,确保送到客户手中的番薯都完好,包装箱制作小组有条不紊的制作纸箱,装箱小组利落地将番薯装入包装箱,打包完好,确保不缺斤少两。在短短的两天内,将所有订单的番薯都打包并通过快递、物流、集中运送等方式送到了客户手中。
供货贫困户和帮工贫困户获取销售利益
通过此次番薯销售,共为贫困户带来了4万多元的收入。参与到此次番薯销售的贫困户分为两种,供货贫困户和帮工贫困户,按照他们销售番薯的数量和工作的情况,分别获得了相应的收入。最终剩下1万多元的收入全部转入了光明村的慈善金,让村内困难群众在遇到生活困难时可以及时获得帮助。
在分配收入时,曾润锋告诉记者,驻村干部也曾和村委会就是否平均分配到每一户贫困户中有过犹豫,但贫困户的参与是项目长期发展所必须的条件,如果有劳动能力却没参与到劳动中的贫困户也能收取分红,那将助长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让贫困户参与到项目中,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收入,一能大大提高项目推进速度;二能保障项目质量;三能在扶贫的时候帮助贫困户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四能让贫困户意识到自己日常劳作的耕田技术其实一样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激发贫困户脱贫的热情,让他们明白到脱贫需要的是勤奋劳动。
“将一万多元的剩余收入存入村慈善金,能确保资金的监管,能为困难群众及时提供帮助,能促进扶贫项目。而今后光明村的扶贫项目产生利润后同样计划按照这种思路进行利润分配,使扶贫项目能够真正起到稳定脱贫的作用。” 曾润锋分析说。
据了解,此次番薯销售直接为29户贫困户带来了收益,村内仍有较多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没有参与到项目中。曾润锋说,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将继续深入调查贫困户基本情况,动员留在家中务农的贫困户参与到项目中,提高番薯的销量,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