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市总工会获悉,继去年成功建成11间“爱心妈妈小屋”后,今年市总工会将在全市范围内新建15间“爱心妈妈小屋”,为我市基层女职工带来更多呵护。(据《湛江日报》)
“爱心妈妈小屋”传递贴心关爱,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度,其现实意义无需赘言。
“背奶族”的烦恼溢于言表,面对嗷嗷待哺的婴儿,若不喂养于心不忍,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宽衣解带、袒胸露乳,把自己的私密之处暴露无遗,既难为情也不雅观。造成如此“别无选择”的尴尬,根源在于公共设施的不配套、公共服务的不完善。
诚然,要在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中,辟出一块净土来解决妇女“哺乳隐私”的问题,确实需要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但这却是“以人为本”理念最淋漓尽致的体现,更是对女性特殊生理需求的充分重视,同时也直接考量着城市文明和企业管理的水平。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要求:女性的生理期、怀孕期和哺乳期都需要给予特殊的照顾。建设“爱心妈妈小屋”,就是举手之劳中的“特殊照顾”。让“爱心妈妈小屋”叫好更叫座,关键要在实用好用上下功夫。由此而言,应根据不同女性群体的习性来完善功能布局,配套设施,用最贴心的服务、最温馨的氛围,让妈妈们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做到这一点并非难事,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份性别分析,就能更加自觉地完善公共服务,减少女性的“痛点”。也只有不断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持续创新给予更优质的管理服务和公共产品,才能更好地便民利民惠民。
为“爱心妈妈小屋”点个赞,其意义不单单是解决了育龄妇女在公共场合的哺乳问题,更体现了文明社会对女性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于细微之处的公共关怀更显崇高。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她”,就需要更多“爱心妈妈小屋”的细节。只有从细节与骨子里尊重女性权益,才能让她们更体面地抚养好孩子,从而获得最大的尊严和幸福。在这上面,我们并不缺乏“点子”,关键是看职能部门做不做、怎么做。 □锋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