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通过多种方式营造“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新华社资料图片)
30多年前,在汕头市金平区潮汕路上有个西陇村,村里一位姓黄的小伙子,在村边搭了个竹棚,靠着自己在化工厂学来的技术,开始了潮汕地区最传统的“家庭作坊”生产。
30多年后,当年的“竹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为年产值超25亿元、年产能8万吨、经营1万多种化学试剂品种的大型公司,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综合配套能力最强的化学试剂集成供应商。
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鹏是汕头中小微企业成长的代表。如今,在濠江区改建好的疏港大道上,空旷的土地开始出现各种产业园区的雏形,隆隆的机器制造声音从厂房中传来。在轻工装备联盟产业园门口,厂房初期规模已现……
汕头是怎样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呢?昨日,本报记者连线汕头日报记者,寻找答案。
园区企业 抱团发展
汕头华鹰软包装设备总厂有限公司最初在汕头金平区发展,先后研制了卷状涂装金属薄板涂布设备、太阳能背膜涂布复合设备、医药食品PVDC高阻隔膜涂布设备等多个国内首台套设备,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成为龙头骨干企业。后来华鹰联合其他7家轻工装备民营企业“抱团”发展,2015年投资10亿元,在濠江片区建设轻工装备产业集聚园。
企业抱团发展成为园区一大亮点。汕头轻工装备产业创新联盟体现汕头民营经济集群化发展特点。
目前配套基础设施已经完成,设计产销额将达年30亿元。虽然企业之间产品存在一定程度交叉,但是在原有土地资源制约的情况下,寻找新园区抱团发展成为趋势。
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是汕头加快振兴发展的“三大抓手”之一,也是加快汕头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明晰园区产业定位。因地制宜,根据各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科学选择园区主导产业,尽快形成一园一业一特色。
在园区中建设标准通用厂房,集中资源、统筹规划,加快完善园区及其依托城镇的环保、供水、供电、消防、通信以及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改善园区发展基础条件,提高综合承载能力。要完善配套服务体系。设立园区服务中心,加强园区金融、科技、物流、技术创新、检验检测、设备共享等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面向入园企业的共性需求,提供更便利、更高效的服务。要陆海联动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港口‘头号工程’建设,依托港口打造临港经济区。
目前,广澳港区5万吨级公用航道、华能海门煤炭中转基地15万吨级码头和1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成投入使用,广澳港区二期工程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2万吨级石化码头开工建设。汕头临港工业区有深汕高速、疏港大道、河浦大道、安海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交通便利,保税、濠江和海门片区基本实现内联外畅。
汕头市经信局围绕推动“区港联动”,以保税、濠江、潮阳海门三个片区为重点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了汕头市临港工业区的发展思路。以临港工业园区作为汕头加快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平台,着眼于提升产业能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临港、临海区位优势,统筹产业转移和产业培育,以发展临港工业、延长产业链为重点,大力发展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信息加工服务、特种船舶修造等工业产业,力争打造成为粤东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临港工业经济区。
创新驱动 战略引领
汕头市民营经济单位已有约20多万户,全市超亿元工业企业达880多家,占全市经济单位98%以上,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绝对主力位置。
汕头民营经济的行业走创新驱动路子,造就一批行业“小巨头”。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薄膜吹塑、中空吹塑成套设备的龙头企业;汕头市华鹰软包装设备总厂有限公司是中、高档纸、塑软包装成套设备的龙头企业;汕樟轻工机械实业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软包装印刷设备的厂家……
汕头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制约因素大,发展高端产业显得极为必要。目前在中心城区进行集约化发展,在其他园区则是增强土地的有效利用,有存量土地的园区又没有充分利用或无法盘活。按照“政区合一”的思路,切实开展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真正发挥国家级高新区在汕头市创新驱动中的龙头引领作用。
做优做强做大民营经济,是汕头实现发展提速、质量提升、排位提前的必然选择。汕头要加快振兴发展,就必须把民营经济提升到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上来认识,紧紧抓住民营经济这个“牛鼻子”。
金平区依托汕头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人才支撑,建设高水平“国家级高新区”。 在汕头,民营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支撑起汕头经济发展,也是创新驱动的主力军。目前,汕头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0%,民营经济单位总数超过全市98%,汕头荣获“广东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城市”的称号。
资金扶持 政策推动
汕头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像两潮的纺织服装产业,民企集中产值较大,但是,如果不注重转型升级未来会导致竞争力缺失,面临产业层次偏低的问题。汕头的百亿级企业不多,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50家,在产业创新驱动方面还需要加大投入。
去年10月,汕头颁布《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若干措施》,“50条”分别从拓展发展空间、减轻经营负担、创新投融资机制、促进创新发展、鼓励做大做强、强化服务保障等六个方面对该市民营经济发展进行立体化扶持。据初步测算,2016—2018年汕头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可落实不少于55亿元各类资金用于扶持产业发展。
在加快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方面主动作为,围绕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主体,狠抓企业、产业、创业“三业协同”,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专业镇“三大产业集聚区”以及狠抓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小镇。
民营企业多年来在引进高端人才团队,抛弃传统企业走转型升级路子,以创新为动力,寻求产品的高尖端发展,并形成集群化发展,专业镇是区域特色经济的载体,目前汕头有省级专业镇29个,专业镇经济贡献率超过75%,要加快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和加快推动公共服务技术服务平台。
汕头制定相关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力争3年内创建省级“互联网+”小镇5个,市级“互联网+”小镇20个,力争3年内创建省级“互联网+”小镇5个,市级“互联网+”小镇20个,培育50家创新型互联网中小企业。同时在“互联网+”中添加“互联网+历史文化”等各种地方特色因子。
澄海是“中国玩具礼品之都”,澄海学习重庆发展工业地产的做法,出台促进工业地产发展暂行办法,每年从区财政资金中安排5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工业地产、通用厂房的建设和租赁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