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打开“湛江市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网页,必修课多了《人民的名义》。这一教育内容的选择列入,彰显了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更加关注群众。
《人民的名义》广受欢迎,笔者个人体会,主要是省部级高层领导的工作与生活,无论腐败还是反腐败,一言一行都关乎民生。干部只有关注群众所关注的人和事,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把握社会主流思潮。如果群众普遍关注的事物,我们的干部反而不甚了了,干群之间如何沟通,共同追梦呢?
把《人民的名义》作为必修课,提醒干部要时时刻刻注意了解群众。
要增强行政透明。腐败之所以能够在一个个层次、一个个圈子里形成,祸国殃民,还难以发现,直接看是选人用人的原因,根本上,只要权力不向社会充分公开,不接受社会全方位监督,在一定层次和人员中,就消除不了它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决策偏颇,让领导集体为此埋单,显然就是不了了之。所以,要抓紧实施领导集体决策过程的透明化,注重从社会全面监督中吸取力量,才能根治腐败。
要积极动员群众。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上下、前后、左右关系错综复杂,身为领导干部搞腐败,必然会引起各方面的不满,激起社会公愤。但是,自古以来,民不告官不究。腐败发生发展在官员阶层中,深远影响在群众生产生活中。反腐败没有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仅仅以官员反官员,也就失去了实践检验的客观标准,容易沦为一些人的“权力游戏”,甚至出现以腐败行为反对腐败的恶性循环。
要勇于改革攻坚。自下而上、自农村到城市的改革开放即将40年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价值悲剧,对我们的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产生了很大影响,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压力陡增,旧的规章制度不大适用了,基层党支部战斗力逐渐消弱,需要在经济基础建设中反思调整,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构筑更客观、更充分的现实条件。
把《人民的名义》列入必修内容,推动广大干部的视点集中到一起,与亿万观众产生思想共鸣,看似简单,实则有效,可以让广大干部在为人民服务中,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坚定正确方向、积极投身实践和激发改革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