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塘蓬镇那榔村莲蓬种植基地,不少慕名而来的游人流连在荷花田里,欢声笑语。 记者 李忠 摄
佛山禅城区人民检察院帮扶廉江那榔村扶贫产业项目——莲蓬种植基地目前正处丰收期。120亩莲蓬种植基地,每天可采摘鲜莲子600斤,预计6月产值8万元。以此同时,该村采取的“产业+旅游”并行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杂草荒地变身百里飘香荷田
6月14日上午,记者一行驱车2个多小时到达廉江塘蓬镇那榔村的时候,被一路上盛开的荷花惊住了,满山坳的荷花绵延数里,一村弥漫荷香。不少慕名而来的游人流连在荷花池里,不时飞扬出欢声笑语。
“这个莲蓬种植基地有120亩,以鲜采莲子为主。目前已经收获了2000多斤新鲜莲子,田头收购价每公斤是14元。现在收获量越来越大,高峰期每天可收获600斤左右,预计6月份能有8万元的收益。莲蓬种植基地扶贫产业项目有了初步成效。”帮扶单位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检察院驻村干部赵志友告诉记者,原来这里是一片杂草荒地,现在变成了一片百里飘香的荷田,不但为那榔村带来了全新面貌的改变,而且为那榔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这些天来,除了纷至沓来的游客,还有不少前来取经的同行。
“这个莲蓬种植基地投入了40多万元,下一步将逐步扩大面积,将全村还剩下的150多亩杂草荒地纳入基地,发挥更大的资源利用。”赵志友说。
帮扶目标瞄准乡村生态旅游
驻村工作组根据那榔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产业定位乡村旅游,采取产业+旅游并行的发展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自去年5月以来,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检察院按照上级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对口帮扶廉江市塘蓬镇那榔村。驻村工作组在禅城区委、区政府以及区扶贫办的指导下,禅城区检察院严格按扶贫工作的要求,坚持人员识别精准、帮扶项目精准的原则,注重实效,立足长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驻村工作组深入贫困户谈心、走访周边群众、多次请专家调研,确定帮扶那榔村打造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成立了那榔乡村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把有劳动能力和低保人员共43户151人全部加入合作社,通过经联社+农户的形式,以公司化模式进行经营和管理,大规模整合村里荒地120亩,种植莲蓬作为那榔乡村旅游的第一个产业,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并借助湛江第一峰双峰嶂以及大社下水库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作为旅游资源,发展产业+旅游并行的方式,带动那榔村及周边村民积极参与,共走富裕之路。
那榔村位于廉江市塘蓬镇北部的边远山区,山多耕地少,公共设施落后,交通不便,村民买菜都要跑到15公里开外的镇上。全村768户3625人口中,贫困户有78户185人。村集体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和产业,村内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家里就只剩留守儿童和年迈的父母,虽然家里有田、有地,但是没有能力去耕种、经营和管理,大片土地荒废,资源浪费情况突出。根据这种情况,驻村工作组认为只有把所有荒废的土地进行重新整合,以龙头企业牵头或公司式规模化经营、科学管理才是该村今后发展的方向。
为此,驻村工作组多次与村干部以及当地政府沟通,详细制定帮扶计划、措施,拟定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方案、可行性报告,发动群众,统一思想,同时成立了那榔乡村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以那榔村经联社为主体+农户(贫困户)的入股模式,每股出资3000元或以土地入股形式,贫困户除五保户外,把有劳动能力及低保户的43户151人全部纳入专业合作社;同时发动村民入股,目前已经有20户村民自发入股,筹集到6万元作为合作社项目的启动资金,为莲蓬种植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顺利推进项目的发展。
基地采取“经联社+农户”模式
“新时期的精准扶贫并不只是送钱、送物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让村民从思想上、根源上、观念上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让他能看到希望、看到前景。”赵志友告诉记者,在顺利成立那榔乡村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后,驻村工作组与村干部迅速调动了基层党员的积极性,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进行细致、耐心的沟通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并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让村民的思想有了较大转变,主动去参与种植面积实地丈量,顺利签订了土地流转租赁合同等工作,最终顺利把村内闲置的120亩荒地重新整合起来,以每亩每年300元的价格,为村民带来了第一桶金。同时,驻村工作组与村干部多次到广西、高州等地学习考察,参观专业合作社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并聘请湖北莲蓬种植专家到村指导,最后确定以莲蓬种植基地为契机,实现好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带动村民致富,真正改变了那榔村落后的面貌。
相对于以往的小户水稻种植模式,那榔村莲蓬种植基地采取“经联社+农户”种植模式,但大面积的莲子种植在那榔村尚属首次,而且缺乏种植经验,很多村民对未来收益都持观望态度。为此,驻村工作组想方设法,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专门设置莲蓬基地宣传牌和宣传栏,并对村民进行莲蓬种植技能培训,加强推广莲蓬种植知识,打消村民顾虑;另一方面驻村工作组通过对比大量资料并邀请专家实地考察,最终确定采用“太空莲36号”、“满天星”以及“17号莲”等优秀品种进行种植。第一年是莲蓬种植的关键之年,为确保能在春节前顺利种植,不误农时,合作社通过发动村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平整农田、种苗、除草、施肥等工作,并按天计工资,贫困户积极性高涨,纷纷加入劳作行列。
“产业+旅游”托起长效脱贫
赵志友告诉记者,现村内莲蓬生长旺盛,荷花绽放,百里飘香,吸引了不少湛江以及当地附近的客人来那榔游玩消费,已带动了全村的增收;目前,莲蓬田头收购价达到每公斤14元,直接产生了收益;贫困户参加合作社务工,每天收入60-80元。“贫困户邱子礼积极参与合作社各项工作,在年前已领到近3000元工资,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同时还购置了彩电和电饭煲。此外,还有五条自然村拿到了土地的租金。现在每天来村基地赏花的有100多人,最多时达到了600多人,该村贫困户切实感受到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那榔乡村也初具名气。”
那榔村乡村生态旅游的打造是那榔村帮扶产业的综合体,下一步以莲蓬种植基地为核心,并将进一步完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把普龙墟建造成商业街(乡村生态农家乐和农贸综合市场),同时承包村内闲置的两个山头,打造约100亩的番石榴和杨桃种植基地;针对村内大社下水库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计划打造成水库生态公园,与第一峰双峰嶂山上的风车相得益彰,让所有客人到那榔村都有吃、有玩,流连忘返。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提高对外服务水平,打造美丽乡村、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形成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既能“输血”又能“造血”;让村民能真切感受到旅游产业所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村民改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社运作、脱贫奔向小康,早日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