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廉江市创新开展政企党建融合,职能部门党组织结对帮扶民企党支部,“党建顾问”为民企发展装上“红色引擎”。 (11月19日《湛江日报》)
今年6月以来,廉江市委组织部组织11个具备经济管理职能的部门的党组织和31家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派驻“党建顾问”,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党建等方面的支持。党建落到了实处,企业尝到了甜头,政企党建融合为廉江县域经济的发展打造了有力的“红色引擎”。这一创新做法的经验值得我们好好总结学习。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全面深化改革千帆竞发的今天,越是面对改革过程中的漩涡、激流,就越是需要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在面临多重机遇相互叠加的今天,越是要把握振兴征程上的大势、东风,就越是需要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这正是新时代的湛江必须做好党建工作所处的时代语境和客观要求。
然而,这种总体上、战略上的重要性,在具体到某一地区或领域时,却可能被轻视甚至忽略。一些地方,可能会有领导干部认为“党建”是上级应该考虑的问题,自己没有多大责任;一些部门,可能会有领导干部以“业务型干部”自居,却忘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党内职务;一些单位,可能会有领导干部因为抓党建是潜绩、抓经济是显绩,因而任意取舍……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非公企业觉得党组织设立难、活动开展难,干脆把党建“束之高阁”,成为应付检查的一堆文件。
其实,党建是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党员犹如企业肌体中的“红色细胞”,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同频共振、互融共进,党的领导和企业发展才能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但在具体实践中,一些非公企业由于确实缺乏相关经验、方法,“红色细胞”的活力无法激活,“红色引擎”的动力无法释放,怎么办?廉江正是针对这种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提出了人员互派、活动互动、信息互通的政企党建融合方案。
将深化政企党建融合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廉江在下一盘大棋——只有让各参与部门、非公企业切身感受“红色引擎”的引领力、驱动力、影响力,看到“红色引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好,党建之于地方振兴、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愈益得到重视。
廉江的政企党建融合做法,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人员互派——廉江市委组织部组织11个具备经济管理职能的部门的党组织和31家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职能部门党组织往31家重点非公企业派驻“党建顾问”,非公企业往11家职能部门送去“党建实习生”。这种做法,让结对共建双方可以通过人员互派促成活动互动、信息互通,分享党建经验,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但要促成这种人员互派,并让“党建顾问”起到应有作用,其实并不容易。不难想象,由于一些非公企业过去并不重视党建工作,因此一开始自然对“党建顾问”没有足够的重视。“党建顾问”要成为党委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增加企业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就成了阻挡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廉江的“党建顾问”主动进行角色转型,“一人分饰几角”——“党建顾问”既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辅导员”,又是送来政策“大礼包”的“情报员”、因企施策“保姆式”的“服务员”。比如今年6月,廉江市经济信息化与科技局的“党建顾问”为广东纳美仕电器公司送去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和技改政策,为其争取到了1000万元科研技改专项经费,使该公司的电饭锅、热水壶等成品生产线全面升级换代。当企业看到切实的共建效果,自然就更加重视“党建顾问”,更加重视党建工作——而随着党建工作的推进,非公企业愈益发现党建之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自然就更主动自觉参与到政企党建融合中来,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共建循环。
政企党建融合项目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促进各有关职能部门转作风、强服务。“党建顾问”当起非公企业的“情报员”“服务员”,其实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走访企业、“一企一策”服务机制的延伸与拓展。各有关职能部门通过人员互派、信息互通,以“顾问”角色真正切身处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在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时自然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以“顾问”视角看问题,又能让各职能部门及时发现自身在依法行政、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改善管理做法。因此,对于政府职能部门和非公企业而言,参与政企党建融合,是“双赢”。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事业强。希望廉江能好好总结政企党建融合经验,各职能部门和非公企业能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借鉴学习,大家一起不断拓展政企党建融合的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式,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在新时代的湛江大地上合力开创政企党建融合工作新局面,激活“红色引擎”,提速振兴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