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竹既可用作牛饲料,又可用作发电原料。

郁郁葱葱的芦竹。
近日记者采访获悉,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精神,遂溪县把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大力推行县、镇、村三级抓落实,有针对性地执行扶贫政策,加快扶贫攻坚进程,总体取得显著成效。其中,芦竹产业扶贫成为当前遂溪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据遂溪县委农办、县扶贫办透露,下一阶段将继续加大芦竹种植力度,覆盖全县,助力更多的贫困户顺利脱贫。
芦竹为何物?芦竹产业有何大能耐?记者决定深入探个究竟。
试点仙凤
芦竹种植收益初见成效
11月28日,一场扶贫项目芦竹收益分红现场会在遂溪县遂城镇仙凤村欢天喜地地举行,5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31人共获得66.9万元的收益分红,人均3000元。再加上基地种养产业,今年底贫困户每人收益分红预计可达4500元。
据悉,仙凤村是一条省定贫困村,群众此前以务农种植甘蔗、水稻为主,经济收入单一,村集体经济为零。去年以来,在遂溪县扶贫办及佛山方面结对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仙凤村委会积极寻找扶贫思路。最初尝试转移村民外地就业脱贫。然而由于生活和工作的习惯差异,多数外出转移就业的村民纷纷返村务农,转移就业脱贫失败。
几经深入探索,“芦竹”进入了该县主要领导及扶贫分管领导的考察视线。
芦竹高产、速生,耐旱、生命力强,是一种适宜在贫瘠土地上种植的能源作物,可用作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物质板材,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于是,粗生粗养但又“全身是宝”的芦竹,被提上了扶贫工作的议事日程。
“芦竹叶可以用作饲料,杆段则可以作为造纸材料,还可以用于生物发电。”遂溪县委农办李强主任介绍,由广东粤电投建的湛江生物质发电厂于2011年落户遂溪,芦竹作为发电燃烧原材料,需求量巨大。经过多次专题调研,邀请农科院所专家进行科学论证,遂溪初步确定芦竹种植作为扶贫主导产业之一。
一开始,芦竹作为新种植品种难免令很多人不相信、不理解,为消除贫困户对于芦竹种植成效的疑虑,扶贫部门和工作队特地请来生物质发电厂的上游企业湛江市中农博涛草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芦竹收购合同”等规范化文书,并多次和村民组团前往发电厂参观。项目最终敲定后,今年3月份,仙凤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创立生态种植基地,种下芦竹446亩。
参与芦竹种植项目的贫困户,可以获得分红金、租金、薪金等“三金”收入。农业企业每年向贫困户支付土地租金500元/亩和固定收益1500元/亩,还优先聘请贫困户在基地务工。相比起甘蔗种植收入,贫困户的年收入有望翻两到三番。
芦竹收益分红现场会上,仙凤村的贫困户当场领到他们人生中的第一笔分红,再加上在扶贫基地务工收入和其他收入,其年收入可达8000多元,摆脱了贫困。
产业扶贫
芦竹或将引领资源优势配置
“在扶贫中做产业,在发展产业当中带动老百姓脱贫。”李强告诉记者,由于在仙凤村的种植成功,芦竹可望在遂溪大地上开枝散叶,实现遂溪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配置。产业扶贫首先要做好产业,扶贫才有着力点。芦竹产业扶贫模式有着科学的产业设计,有政府引导以及民间参与,既有造血功能,又解决了就业。从长远来看,将改造土地经营结构,调整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遂溪以遂城镇仙凤村为试点种植芦竹,与企业签订协议,实现固定式收益分红,保证了贫困户顺利脱贫,这只是遂溪产业扶贫的一个成功缩影。遂溪县将产业扶贫工作作为今年的重中之重,出台了《遂溪县“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实施方案》,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模式,突出产业扶贫重点。该县统筹安排,在所辖15个镇都开展了集中式或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目前已有50个光伏项目竣工。
另外,为了响应“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号召,遂溪县各村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切合当地实际、各具特色的项目。例如桑果种植、甘蔗种植、塘鲺养殖、葛根种植、修整虾池及养殖综合扶贫项目等已竣工,百花齐放,成效初显。其他更多的项目也在紧张建设中。
全身是宝
神奇的芦竹不简单
据遂溪县委农办近日向记者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芦竹是禾本科,属多年生根状茎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等气候温暖区域。由于芦竹产量巨大,生命力强,可以在各种边际土地上生长,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开发热点。
芦竹工业性能优秀,每公斤燃烧值为4000大卡,纤维含量为60%—70%,粗蛋白含量为19%。可以用于燃烧、发电、造纸、纤维板工业、化学工业、饲料业以及草制品的生产。
遂溪现行推广的品种为高产超级多倍体芦竹,是应用世界领先的细胞脱毒和无菌微组培等生物工程学技术,利用芦竹原株细胞培育的超级多倍体品种,一次种植,每年收割,满产可望收获20年。
芦竹有良好的自营养性能,其根部的酶有助于吸收空气中的氮,在生长期内基本不需要施肥,必要时补充少量钾肥。芦竹在根部酶的辅助作用下,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氮参与植株生长。由于芦竹的抗逆性强,利用工、农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进行灌溉不会破坏芦竹生长,在为芦竹补充肥料的同时达到治理环境的目的。
随着芦竹根的新陈代谢,旧根腐化回田,土壤中氮的含量会增加,可以起到提升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的作用。
芦竹无虫害困扰,没有喜欢食用芦竹的害虫,无需农药。
芦竹是一种陆生植物,生长周期约140天,是一种耐旱、喜水作物,在非常干旱的地区也能正常生存,但要获得高产,则需要有充足的降水或有灌溉条件。
芦竹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在PH值为3-9的土地上都能生存,在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河岸、沙荒和贫瘠土地等边际土地都能正常生存(土地条件的优劣与产量密切关联)。
芦竹是一种优良的土壤修复植物,它抗逆性强,属耐性植物,在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石油污染等土地上均可生长,并以其巨大的生物质产量,可以快速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完成对土壤的修复。种植芦竹后,土壤中有机碳含量、酶含量显著增加,平衡土壤酸碱性,土壤综合质量得到提升。
芦竹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分蘖量是相对一致的,高度和粗细会有差别。温度、水以及土壤条件将影响植株高度和粗细,从而在不同地区芦竹产量会有差别。根据博涛实验种植基地三年试种的数据测算,稳产期按照每平米分蘖平均50-100株、株均重200-300克估算,平均亩产量14-4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