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湛江云媒详细报道了徐闻县角尾乡放坡村创新实施“红色驿站”党建品牌工程的做法和经验,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热。农村党建工作这样抓,抓得新,抓得准,抓得好!
放坡村的“红色驿站”,就是打造“党员服务驿站”、党员服务岗多个服务载体,开展多项便民利民服务,通过党员带头,形成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风尚,推动“三农”工作更好发展。放坡村的“红色驿站”,这一党建工作的创新之举,根植农村土地,相当接地气,特别见实效。通过把广大党员组织起来开展志愿服务,极大激发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力巩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既让广大党员找到了“家”的感觉,接受政治思想教育,自觉服务群众,增强了身份感、荣誉感和存在感;更让群众感觉到党组织就在自己身边真实存在,有困难就找党员,真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放坡村的“红色驿站”,抓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良好形象,抓出了民心,抓出了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抓出了农村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当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外出务工谋生党员多,“三会一课”组织生活等制度不完善,接连服务群众的渠道不畅通,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比较突出。放坡村设立“红色驿站”,最让人振奋和鼓舞的是,这一举措有效全面地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组织力就是基层党组织凭借自身的组织体系和组织资源,对社会进行引导、整合和动员的能力,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能力。作为基层党组织,就得能把大家吆喝起来、动员起来、整合起来。如果党员组织不起来,那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就弱化,领导核心的作用和地位就没办法体现和巩固。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基层党组织建立在、生长在群众当中,是和老百姓血肉相连的毛细血管和微循环系统,老百姓了解中央政策好不好,干部的作风好不好,主要是在基层党组织这个层面。基层党组织强不强,最终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高度重视,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党的这个根基,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久久为功,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方式,切实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举、强党之措,不断加以改进、强化和完善,努力使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强起来、党员队伍更加强起来、党的工作更加强起来,真正使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巩固提升基层领导核心的地位。特别是在领导方式上,要从强制命令型转向基层服务型,推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想方法、下功夫, 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问题,尤其是做好当前最为重要的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工作,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精准畅通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湛江基层党组织建设一直走到
前头,放坡村的“红色驿站”为新时代的湛江基层党建工作又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成功的实践和新鲜的经验,值得大力借鉴推广,让更多“红色驿站”在湛江大地扎根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