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很感谢你们的关心探望!我很想加入你们团队,祈愿能遇上更好的医生,让我康复。如无缘,希望这份‘遗体捐献书’能回报社会。”上周末,当湛江市阳光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前往廉江探望身患多种疾病女子劳建玲时,她向志愿者表达了她的想法和愿望。劳建玲对记者表示,她作出捐献器官及遗体的决定,希望回报社会的关爱,用一颗感恩的心直面病魔。(据1月5日《湛江晚报》)
人生无常,总有一些东西让人慨叹。与疾病斗争20多年,劳建玲的不幸经历,非同寻常,牵动众人的心。但令人欣慰的是,劳建玲并非”一个人在战斗”,她得到亲戚朋友的接济、社会的关爱。生命是可贵的,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劳建玲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期望在生命走到尽头时能帮助别人延续生命。因此 ,面对病魔,她是乐观的——她“祈愿能遇上更好的医生”;面对社会,她怀着感恩的心——诚如她所言“如无缘,希望这份‘遗体捐献书’能回报社会”。冰心在《谈生命》这篇文章中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可以说,用一颗感恩的心直面病魔,正是劳建玲在痛苦中感谢生命的独特方式。
这种感恩,耐人寻味。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过:“感恩是最高的美德,也是一切美德之父。”而感恩,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都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也深深滋养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恩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素养。事实上,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离不开别人的关爱、帮助、支持。别人曾经的关爱、帮助、支持,我们不该因时间的流逝而忘记;别人曾经的关爱、帮助、支持,我们当始终铭记于心,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反哺他们。劳建玲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感恩的力量,让我们读懂感恩更深刻的含义。笔者以为,劳建玲这颗感恩的心需要呵护。呵护这颗感恩的心,我们不仅要尽己所能,帮助她实现“遇上更好的医生”的愿望,还要从她的故事中吸收精神营养,释放并传递更多正能量,用自己的方式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