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州市英利镇唱坡村附近的坡地上,一片白茫茫的暖棚蔚为壮观。暖棚内,绿油油的辣椒树挂满了果实,数十名工人正在采摘辣椒,现场一片繁忙的收获景象。“大陇椒刚开摘就遇上好价——每斤5.5元,今天可收获60多万元。”种植大户洪春兴一脸欣喜地对记者说。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来自廉江市横山镇芳流墩村的洪春兴兄弟四人,紧盯国内外市场信息,立足英利租地种植辣椒,采用“滴灌+暖棚+生物肥”的种植技术,科学选种大陇椒,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领头雁”。
洪春兴捧着辣椒笑了。
兄弟齐心做大事业
记者了解到,洪家有五兄弟,大哥叫洪水贤,二弟洪春兴,三弟洪常兴,四弟洪柳兴,五弟洪良兴。除了洪柳兴当教师外,其他兄弟四人及他们子辈10多人大多都投身辣椒行业,合力闯出一条精彩的创业之路,几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遂溪芳流墩村洪家有作家四兄弟,我们廉江芳流墩村洪家有种植专家四兄弟。虽然职业不同,但我们目标一致,就是兄弟携手共圆幸福梦。”谈及一家人的创业之路,老二洪春兴就无比自豪。因为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读过多少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个半文盲。但他头脑灵活,敢想敢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兄弟几人中他第一个投身辣椒种植行业,还设点收购辣椒销往北方,非常看好辣椒产业市场。
为了提高辣椒的品质,开拓北方中高端市场,2000年,他毅然做出一个决定,南下雷州租地种植辣椒,开始了他漫长的“辣味江湖”。有一年,雷州半岛普降霜冻,他的上百亩辣椒不能幸免,损失惨重。正在他陷入困境一筹莫展之时,在老家的大哥及弟弟们纷纷伸出援手,一起注入资金100多万元,重新打造一片辣椒种植基地。
为了劲往一处使,洪水贤等兄弟四人不仅将地集中在一起,四家人还生活在一起,一起开饭,一起劳作,同时发挥各自优势,大哥洪水贤主要负责冻库管理,洪春兴重点负责外销市场,洪常兴和洪良兴负责信息搜集及田间管理……一家人都围着辣椒转,自然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生意上也占得先机——形成规模经营,在化肥、农药、薄膜等农资采购上都是批发价,一年下来至少节约10万元。更令他们欣慰的是,兄弟共同创业不仅让家人更加团结和睦,赚的钱也越来越多,更加坚定了他们种植辣椒的决心和信心。
记者采访当天看到,在辣椒地的高处,建有几间旧瓦房,这是他们平时的住处,里面陈设简单,只有几张木床和几把椅子。小弟洪良兴说条件艰苦,但兄弟齐心创业,让他们收获了满足。目前,种植基地已经由原来的百来亩发展到600多亩,年产值数千万元。
绿色产品远销俄罗斯
早在10年前,洪家兄弟在“组团”种植辣椒时,就创新搞起“滴灌+暖棚”的种植技术。那时使用“滴灌+暖棚”种植,在当地可是一桩新鲜事,曾有农技人员及种植户前来参观学习。此种植技术,可提高人工管理工效,盖起的低棚可防8级左右风力,对辣椒生产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随后,他们又进一步推广“滴灌+暖棚+生物肥”的技术,效果更加明显。
“英利土地广阔肥沃,气候温暖,非常适宜种植辣椒。尽管前年市场价格疲软,600亩大陇椒仍赚了70多万元。”说起种辣椒的经验,洪春兴更是停不住嘴,比如辣椒要如何选种,何时育种、移栽,怎样施肥、怎样给辣椒“保暖”过冬……据悉,他们创新的“滴灌+暖棚+生物肥”种植模式,亩产量可达8000斤,按目前单价5.5元每斤计算,亩产值可超过4万元。
眼下正是辣椒上市旺季,一般尖椒、线椒之类只卖两三元一斤,而大陇椒价格高企。在洪家兄弟连片的600多亩大陇椒基地里,一片绿油油,硕果累累。记者了解到,在我市各地种植大陇椒的面积不大,而洪家兄弟却以“主打”产业来发展。用他们的话说,已瞄准掌握了北方菜市场信息,又拥有雷州种植辣椒优势,因此信心十足。
“要赚钱,不是种好了辣椒就行,销售很关键。”洪春兴传授起另一绝招:要掌握市场“情报”。在多年自产自销辣椒跑市场时,洪春兴了解到在西北的新疆、青海等地,大陇椒有较大市场空间,最高价时达10多元一斤,并且供不应求。这一市场信息让他们如获至宝。于是,洪家兄弟在2013年开始立足英利,打造起大陇椒种植基地,即使其他品种辣椒价格处于疲软,在北方市场大陇椒价格依然较为坚挺。近年他们加大投入,在英利镇以每亩1800元租金租地,种植面积扩大至600多亩。
日前,洪家兄弟第一批大陇椒卖到一斤5.5元,仅当天就收获60多万元。到第二批陇椒产量会翻倍,收获会更多,预计总产值达数千万元,除去成本,至少还有上千万元的利润。更值得一提的是,洪家辣椒远销新疆期间,还成功通过相关检验进入俄罗斯等外国市场,得到外国客人的青睐。
“姑娘养大了还得嫁出去,好的产品也需要一个好的推广平台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站在葱茏的椒园中,洪春兴信心满满地说,年底打算再“流转”几百亩土地,并用钢管搭建起硬式大棚,同时注册辣椒商标,坚持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不断叫响湛江辣椒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