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吴川市樟铺镇下村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再传捷报,62户贫困户总共获得分红款16万元。该村“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扶贫新模式正在有序推进。
下村是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的村庄。吴川市泰丰农业机械种养合作社作为当地最大的农业产业合作社,也积极投入到该村精准扶贫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通过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帮助村农业产业项目整体水平提升,盘活土地资源,推广本土品牌“泰丰田园”,提升区域农业竞争优势。在产业项目催动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开展农业生产劳动,脱贫致富,目前直接带动贫困户7户,间接带动贫困户30余户,效果显著。该项目累计投入精准扶贫资金230万元,从2016年水稻种植700余亩,发展到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1100亩、莲藕50亩、番薯170亩,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稳步推进。此次分红大会是下村产业项目第二次分配收益,项目的收益16万元用于分给全村62户266人,每户平均年增收2600元,对参与合作社劳动的的贫困户进行“优秀农户“表彰和1600元现金奖励。
当天,合作社彩旗飘扬,贫困户兴高采烈地齐聚合作社门口,贫困户签名领取现金分红,还有一袋大米。有贫困户表示,这次来到合作社,看到产业项目水稻种植基地,亲眼见到合作社的发展如此之好,相信合作社可以帮助到更多村民,增加了参与农业种养殖项目的信心。
该村贫困户在合作社的带领下,逐步加入农业生产中。合作社提供固定劳动岗位月薪2000元,提供临时工作岗位日薪90元,同时还大力支持贫困户搞种养殖项目。目前20余户贫困户已领到种苗和化肥,准备开始新一年的春种。
下村产业项目发展初期,形成了“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社的发展,点对点的带动贫困户开展农业生产,该模式在扶贫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精准扶贫项目发展和贫困户实际的需求变化,下村精准扶贫产业项目模式再升级,尝试增加“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的新模式,该模式将产业项目和一户一法项目有机结合,引入“家庭农场”概念,以自然村为单位,将有相同种养殖需求的贫困户集中起来,对生产农资、生产用具和种养所需场所等进行统一规划,共享使用。目前第一期示范项目由下村湾沟自然村4户贫困户开展集体养牛项目,帮扶单位协助在村新建37平方米牛栏,4名贫困户共享使用,集中购买黄牛,牛栏维护、草料供应、牛粪清理等日产工作均由贫困户合作分工解决,合作社全程提供相应支持和指导,及时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目前示范项目运行良好,拟在其他自然村逐步推广。
记者了解到,当天,投资22.3万元的下村光伏发电项目也正式启动并网发电,收益全部分配给有劳动力贫困户。驻村干部刘亮告诉记者,为全力支持下村新农村建设,投入帮扶资金20万元建设卫生站,投入扶贫资金40万元建设全村路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