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媒体报道说“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连续多少多少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等字眼,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的内心很不是滋味。诚然,健康的身体,是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个人愉悦、家庭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的标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关乎个人,关乎家庭,关乎社会,关乎国家,关乎未来。
庆幸的是,青少年体质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和措施。为了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各地中考纷纷提高体育考试的分值,同时各学校增加了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胡扬在今年两会上表示,目前学校体育面临着体育课被占用、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不够、体育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于是他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尝试引入社会力量,用校外资源补充体育教师的缺口”的建议。如果仅是体育课和体育教师的“量”的问题,或者包括“质”的问题,那么增强青少年体质是指日可待的事。体育课时不够,可增加;体育教师数量不够或质量不够,都可培养或培训,甚至还可以如全国政协委员胡扬所言:引入社会力量,用校外资源补充体育教师的缺口。
当然,增强青少年体质不靠“体育”不行。但是,笔者想说的是,增强青少年体质仅靠“体育”远远不够。因为一个人体质的健康与否还和他的日常饮食结构、生活作息习惯、养生和锻炼意识、情绪调节和自律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关。特别是青少年的饮食和作息对其体质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而这点显然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试问,有多少中小学校和教师或家长会“告诉”学生一天怎样吃才科学合理?我们的学生有多少人真正懂得自己应该吃什么和不应该吃什么?有多少学生每天的饮食是和他们的身体需要相匹配?又有多少学生每天的作息是有利于他们建立健康的体质?倘若某个学生吃“坏”了身体,或者休息不好,又或者身体不适,如果这个时候学生还“坚持”体育锻炼,那么不仅对身体无益,而且有害,甚至还可能夺走学生的性命,学生“倒在”跑道上的案例是血的教训。
因此,增强青少年体质需要适时适度的体育锻炼,同时也需要合理的饮食、科学的作息、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的支撑。故,笔者认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食品+合理的膳食+科学的作息+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锻炼+健康的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