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下滑,是不争的事实,而体育课没有上好应该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要增强青少年体质,就应该从上好体育课做起。
笔者虽然教的是语文,但也有过好几次“兼职”体育老师的经历。原因无他,学校里体育老师数量不足,一个体育老师请假,往往就需要其它科任老师“兼职”教体育。坦白说,这种“兼职”教学的效果能有多好,大家心知肚明。尽管体育是中小学甚至大学的必修科目,但在不少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眼里,体育课不过是文化课的“点缀”,可有可无。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主科老师”为了赶进度,也可以和体育老师商量,调一两节体育课来用用。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除了学生们有时会觉得不能上体育课多少有点不爽。
即便一些公办学校的体育课是一节不少,但课堂效果其实也不见得有多好。体育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其实很重要,但可惜的是体育课上大多数时间只能算是“挠痒痒”的跑步做操,诸如足球、篮球等较为激烈的运动,很少有老师会将其列入系统教学内容。有的老师甚至会在体育课上“放羊”,学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违反纪律、不出意外。学校、体育老师对于体育课的冷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怕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受伤。有一次,班上一个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扭伤了脚,结果学生的妈妈知道后把学生的爸爸、小姑、爷爷、奶奶都叫到了学校,要学校和老师“给个说法”。在不少家长眼里,学生在学校里上体育课受伤了,学校就需要负全责。于是,一些学校为了惹麻烦,干脆就减少体育课课时,即便上体育课,最激烈的运动也就是跑操场了。
要上好体育课真不容易,不仅学校与老师要负起主责,努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家长也要配合学校的教育。如果我们为了避免学生受伤就不让学生运动,无异于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