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留守儿童需要“精准关爱”

2018-04-02 09:02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关月

    为了让打工人员在外放心工作,雷州市附城镇河北小学的老师们,甘心当好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他们撑起“保护伞”,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孩子家长的普遍称赞,也创设了农村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河北小学模式”。(3月31日《湛江日报》)

    农村留守儿童不是一个抽象的群体,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他们有着独特的年龄、个性、需求等方面的多样性,所以关爱留守儿童不能笼而统之,而是应该如扶贫一样,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雷州市附城镇河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的做法,正是在“精准”上下了工夫,特别是在留守儿童的情感关怀上作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探索。

    由于留守儿童多样性的特点,所以涉及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很复杂多变。比如,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可能会导致留守儿童走向违法犯罪;有的孩子学习、生活上遇到了难题,但难以得到有效的帮助;生活中没有合适的行为模仿对象,很容易被一些不良风气感染……涉及留守儿童的问题很多,同一问题在不同留守儿童的身上也会出现变化。针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我们来看看附城镇河北小学的做法:一方面办校园心理咨询室倾听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上的烦恼;另一方面,则在课后、周末、寒暑假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精品活动充实自己。这两种方法相配合之下,留守儿童就仿佛有了个“代职家长”,既能听自己说说心底话,又能带自己去玩。留守儿童在学校,就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而更值得称赞的,是河北小学很好地理解“代职家长”的角色,明白学校可以当“代职家长”但并不能完全替代“家长”。所以,该校建了校内“亲情视频聊天室”,让留守儿童可以与外出务工父母“面对面”交流。

    其实,留守儿童面对的最大心理难关是情感缺失。父母长期的“缺位”非常容易让子女对父母在情感上产生隔阂和抱怨,从而影响到父母在他们心中的位置,更有可能导致孩子形成敏感、脆弱、暴躁等极端性格。即便老师、其他长辈给予再多关爱,也不能完全替代父母在留守儿童心目中的位置。所以,关爱留守儿童,一定要注意到引导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定期的情感沟通。

    河北小学做得“精准”的地方,就是他们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所以建起了“亲情视频聊天室”这样一个平台。报道中,一个学生通过这个视频聊天,对在佛山打工的妈妈说:“妈妈,真想你,爸爸他还好吗?”从这样简单一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到留守儿童对父母的关心、能及时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思念,这些都很好地表明学校在拉近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中的探索是相当成功的。

    关爱留守儿童,是要付出百倍耐心和努力的事情。希望有更多学校和志愿者能从“河北小学模式”中得到启发,更加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情感关怀,更加努力去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情感沟通,更加理性地从“特别对待”的误区中走出来,让留守儿童在更公平、友善的环境中成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