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同志,我想借晚报一角来感谢一个人,他拾金不昧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昨日上午,88岁的离休干部黄炎老先生特地找到本报编辑部,激动地对记者说,他遗失在出租车上的钱包被吴川一名陈姓好心人拾到,并通过民警交还到他的手上。(据3月30日《湛江晚报》)
面对记者的追问,拾金不昧的陈生坚持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和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类似陈生这样做好事不留名的事情常常发生,也常见诸报端。做好事不留名,体现了好人的高风亮节。不过,笔者以为,做好事留名,其实更有助于弘扬传统美德。
“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吕氏春秋》记载了 “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两个故事。子贡赎人而不肯要按照法律应得的奖金,孔子恶之,说:从此不会再有人替鲁国人赎身了。子路救人后欣然接受别人送给他的牛,孔子知道后很高兴,说:从此这样的救人事情会更多。
我们需要更多的好人来引领社会风气。如果那些做好事者,都只愿意做无名英雄,不愿意留名,则好人会在更多人心目中变得不那么真实。如果做了好事也留下了名字,不仅能让受惠者有了感恩的对象,也会让做好事者品味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还能让更多人受到触动——他能做好人好事,我同样也可以。
传承美德,弘扬正能量,我们需要更多的平民榜样。如果我们身边涌现出更多有名有姓的平民榜样,便能更好地引领道德新风尚,亦能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让社会更和谐更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