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人豪在听取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湛江段路线踏勘专题汇报时强调,要对标世界先进、优化线路走向、守住生态红线,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将滨
海旅游公路打造成一条环雷州半岛的千里沿海风光带和带动全域
旅游、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的经济发展带。(见4月10日《湛江日报》)
为促进全省沿海经济带发展,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全球最长的滨海旅游公路——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这条被誉为"南海镶边、岭南丝路"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全长约1600公里,自东向西串起14个沿海地市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这是一项事关广东未来发展,特别是事关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大局的重大工程,目标宏大,远景美好。其中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湛江段规划设计全长600多公里,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二。毫无疑问,湛江段是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地位重要,建设任务繁重,湛江段推进状况如何,对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建设影响至关重要。责无旁贷,湛江必然要在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建设中挑起大梁,扛好大旗,早抓早建设早见成果,奋力走在打造沿海风光带和经济发展带的最前列。
作为三面环海、全国海岸线最长的湛江,建设滨海旅游公路条件得天独厚,其带动作用不可估量。规划设计中的湛江滨海旅游公路,串起的不仅是滨海城镇带、人文及自然风光景点、特色小镇等现实中的资源,串起的更是发展全域旅游、加快乡村振兴、推进精准扶贫、扩大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重大发展战略,打造的不仅是沿海风光带,更是经济发展带,是加快湛江振兴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桥梁、纽带和引擎。
湛江好在碧海蓝天、青山绿水,胜在环境优良、空气清新,赢在机遇良好、空间广大。建设滨海旅游公路,着力打造广东沿海风光带和经济发展带的“湛江样板”,湛江有条件、有优势,也有底气和能力。湛江要牢牢把握历史机遇,以科学的态度,长远的眼光,先进的标准,精心谋划,扎实推进,真正把湛江滨海旅游公路打造成一条生态优美、无愧于历史、带动湛江振兴的发展之路。要通过滨海旅游公路的建设,高水平开发雷州半岛滨海、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全方位发展“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工业”和“旅游+文化”等,让广大游客在湛江“吃”“住”“行”“游”“购”“娱”的活动中感受湛江的独特魅力,建设广东全域旅游示范区。要通过滨海旅游公路的建设,深入挖掘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引导旅游生产要素积极向乡村流动,大力带动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尤其要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到旅游开发活动中,让他们在旅游开发中得到实惠,集体脱贫,共同奔康致富,实现区域城乡平衡发展。要通过滨海旅游公路的建设,进一步改造湛江、美化湛江,提升湛江对外吸引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吸引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生产要素汇聚湛江,推动湛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
东风浩荡满眼春,奋发崛起正逢时。再过两个多月,湛江就要迈进高铁新时代了。与此同时,湛江国际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紧锣密鼓推进,湛江处处都是战鼓擂动、震撼人心的发展场景。打造沿海风光带和经济发展带,湛江谋定而后动,蹄疾而步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