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在5月8日举行的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各地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根据往年惯例,每到高考分数一揭晓,各地炒作“高考状元”的热潮也随即掀起。近年来,各地几乎年年都有炒作高考状元的做法,而且愈炒作愈细化。从科目分,有理科状元,文科状元,从地区来讲,有县级、市级、省级状元。真可谓“高考状元”遍地开花。
其实,只要认真审视一下就不难发现,从这些年来炒作高考状元的情况看,炒作“高考状元”弊端很大。
其一,炒作“高考状元”,助长了各地区、各学校的互相攀比,甚至弄虚作假之风。每年高考结束之后,一些地区,一些学校,都要为当年本地区、本学校的所谓状元,在媒体上大力宣传,对本地区的高考状元及父母的教子经验,进行渲染,以吸引更多学生及家长的眼球。等到秋季招生时,又以本学校今年考上了多少名牌大学,乃至市级、省级高考状元为诱饵,为自己学校扩大招生广而告之,进行恶性竞争。
其二,炒作“高考状元”,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作为学生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挤进”那些生产“状元”的“摇篮”中学,有权势的利用权势,有后门的走后门,而那些“一无所有”的家长,只好望着这些“摇篮”中学兴叹。
其三,炒作“高考状元”,对状元考生并没有什么好处。一是一次“状元”定不了终身,有些省级高考状元,进入大学之后,学习成绩平平,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也没有什么惊人业绩;二是容易产生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副作用,开始被人称奇,最终默默无闻,状元变茫然,神童变愚童。
众所周知,一次的成功,不等于一生的成功,一次高考状元,不等于一生都是状元。笔者真诚地希望各地应摒弃对高考状元高吹热捧的不良做法,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这才是我们大家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