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力作《朗读者》第二季正在热播,引起广大网友的好评点赞。看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联合推出100篇有声语文教材的报道,笔者觉得,这倒是有点打造《朗读者》教学版的意思。
阅读,是人们发现美、享受美的一个渠道。这种“美”的获得与感受,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朗读”。而通过发出声音地朗读,我们更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力量,更容易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共鸣。《朗读者》这档节目,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所以如此深入人心。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角色同样十分重要,所以学校才会把“早读”“午读”列为“规定动作”。但下了课、放了学,学生就未必会打开课文来阅读,更不用说大声地朗读。这可能还是缺乏一个阅读的环境。放学回家,闷声低头写作业,又或者看看电视、玩玩爸妈的手机,却很少听说谁家孩子回家了会主动拿起课文朗诵。有了有声语文教材之后,或许这种情况会出现一丝转机。
有声语文教材,请了70多位播音员、主持人、录音师录制课文,其朗诵的水平是国内顶尖的。这些课文的朗读者其实就是学生的领读者,带着学生去朗读,去感受课文背后的故事、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慢慢通过朗读,喜欢上阅读。有声语文教材,其作用绝不局限于“读书给孩子听”或者“纠正读音”,而是像《朗读者》这档节目一样,通过朗读这种方式,让更多人喜欢上阅读并形成阅读习惯。对于家长而言,有声语文教材就好比免费请了个专业的朗读教学老师来给孩子做“多对一”的辅导,这应该算得上是最容易获得的高质量课外培训了吧。而且,孩子在听有声教材朗读的时候,家长们也在听,这会不会又使得一部分已经远离校园很久的家长重新拿起书本阅读、学习呢?
这种通过朗读的方式吸引阅读的做法,会不会被推广到其它读物上呢?又会不会由此启发,创造出更多方法、更多平台,让人们领略阅读的快乐、发现书籍的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