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青少年应成非遗传承的中坚力量

2018-05-28 17:29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程绍德

    为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继承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25日下午,由霞山文新局主办,霞山文化馆协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市25小举行。(据5月26日《湛江晚报》)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不仅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也提高了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尽管如此,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譬如,非遗保护的环境和氛围不够优越浓厚、保护的方式缺乏创新、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等。保护非遗就是保护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因此不仅要靠政府部门的努力,更要靠各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的广泛参与,不断增加文化认同,以生产性保护的手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加以保护,将来我们的子孙只能通过历史课本了解到这些文化,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悲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在于传承,而要想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非遗传承,首先要从青少年抓起,使更多的青少年了解非遗、重视非遗、爱上非遗,真正成为非遗传承的中坚力量。作为有关部门,除了不断增加非遗传承基地之外,还有必要让非遗进校园、进教材,开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学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和氛围。同时,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如此,才能推动非遗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将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