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家长“陪考”或又会成了一道风景。近年高考,从“陪考”的家长们忙碌的身影和不安的神态中,我感悟高考的神圣,读懂家长的苦心,祝福考生的未来。对不少家长来说,“陪考”很重要的。为了给家中的考生“陪考”,有些家长牺牲工作时间,有些家长护老携幼赴考场……此情此景,令人内心纠结不已:家长一定要“陪考”吗?我想,家长不“陪考”,让考生“一个人在战斗”又何妨?
在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高考不仅是科学知识的竞争,也是心态、独立意识等综合素养的较量。应该说,如何应考,如何处理考试中出现的突发问题,高考考生心中往往已有了常识——在平日的备考中,这方面的常识教育应该被强化了多次。所以,不“陪考”,“放手”让考生自己赴考场,家长不该知易行难。想想农村考生吧!他们的家长远在农村,他们参加高考,往往是自己应对一切,没有家长“陪考”,没有特别的关爱。这一切,常常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成为他们人生中的美好回忆。值得一提的是,在没有家人“陪考”的情形下,很多农村考生也在高考中胜出,赢得美好未来。在我看来,这些考生,不仅赢在课堂知识,也赢在良好心态和独立意识。他们,才是高考中真正的赢家。
我知道,“陪考”的家长,总觉得考生还小,很多事情都代劳,以致很多考生养成了一种惰性,“反正有家长代劳”成了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毋容置疑,家长的“陪考”,是对考生深沉的爱。这种爱,主观上是为了确保考生在高考期间做到“万无一失”,胜券在握。但是,我以为,这种爱,不一定就是贴心的关爱。事实上,如果我们家长能给考生独立考试的机会,不“陪考”,或会更利于考生用平常心态应对高考。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不“陪考”也是对考生的关爱。不“陪考”,家长给自己一份自信,也给考生一份自信,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