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红”“主播”大行其道的时代,“粉丝经济”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7日,第三届湛江•东盟农博会开幕,记者走访会场发现,有企业就在展会现场玩起了“直播”,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7月8日《湛江日报》)
笔者在看到这篇报道时,心里不禁一阵“惊喜”:“惊”于玩“直播”的不仅仅是“网红”,营销农产品的企业也可以玩转“直播”;“喜”于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尝试,不少企业善用“直播”这一“互联网+”技术。
如今,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更喜爱绿色无公害产品。人们对农产品消费的新需求可概括为一个“鲜”字,而农产品“直播”,则以更“活”的方式迎合了这一新需求。通过直播间,买家可以更加细致地考察农产品的真实情况,了解其外表、包装、质量等, 与以往一般电商网站提供的静态农产品实物图片相比,“直播”展现出的农产品无疑是更鲜活的。而且“直播”利用了“粉丝经济”,粉丝越多,影响力越大。善用农产品“直播”营销模式,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
要善用“直播”进行农产品营销的,不仅仅限于相关企业,广大基层农户更应好好利用这一模式。以往由于市场信息不畅,不少颇具特色的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农户经常遭遇“丰产不丰收”的尴尬。有了“直播”相关平台,农户大可在田间地头做起直播,向网友推销自己种植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为此,基层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互联网+”效应,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好信息技术培训制度,帮助广大农户熟练玩转“直播”。
善用“直播”营销农产品,必定能更好地满足消费新需求,更好地把握“互联网+农业”的新机遇,更好地激发乡村经济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