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74.17亿元,创半年投资额历史纪录。深湛铁路江湛段7月1日正式运营,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立项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广湛高铁等高铁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玉湛高速等高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接踵而至,让笔者感觉到湛江振兴的脉搏越来越强。
长期以来,交通落后成为制约湛江发展的一大“瓶颈”。针对这种情况,近两年我市不断加大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特别是被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让湛江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出台,描绘了未来五年湛江交通网络蓝图;汕湛高速湛江段建成通车,湛江人民多了一条通往珠三角的“致富路”“幸福路”;今年7月1日开通运营的深湛铁路江湛段,结束了粤西无高铁的历史……湛江交通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值得我们点赞,值得我们自豪。
然而,这一系列重大突破的取得,并不意味着湛江交通就已完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湛江发展的最大短板,仍然是交通。日前,市领导接受“南方+”客户端访问时就明确指出,“高等级道路不够发达,港口集疏运体系稍显滞后,航运能力还不够强,交通落后已成为制约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
在新形势、新挑战面前,仅靠一座城市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今更讲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湛江拥有极大的发展后劲和潜力。湛江拥有天然的40万吨级深水良港,是大西南出海的主通道、国家经略南海的战略通道,是粤西地区唯一的“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也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经略南海的重要湾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港)两大国家战略实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但是,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并非必然带来与之相称的区位优势。阻碍其中的,正是“交通”。要融入一众区域经济体,成为“串珠成链”中的一颗“璀璨南珠”,就必须打通交通落后这个最大瓶颈。
在广东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新格局的今天,湛江绝对有能力当好沿海经济带的“引领者”。抓住机遇,扭转局势,从“跟跑者”转变为“引领者”的重要一步棋,恰恰也落子于“交通”之上。我们不仅要继续加大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力度,更要从“以人民为中心”出发,让百姓拥有更多的出行获得感。路通了,不等于路就好走了;出行的选择多了,也不等于百姓的出行就真正方便了。交通建设只有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百姓才能从日益通达的出行环境中,切实享受到幸福感和获得感。